本报讯 记者 侯春强 报道3 月 8 日,2025年人参等道地药材生产关键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示范项目推进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用户代表及课题组成员共聚一堂,总结项目阶段性成果,谋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为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由10家单位联合承担,开启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联动的创新实践。三年来,项目团队跨区域协同合作,整合资源、共享智慧,从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示范应用初步落地,每一步都饱含团队心血。团队围绕人参、苍术等30余种道地药材,从资源收集保存、品种选育评价,到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模式,系统突破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构建规范化生产体系。同时,开发标准饮片、配方颗粒及大健康产品,并搭建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中药材种植推广模式升级,助力产业集群形成。
项目聚焦“绿水青山”与“产业富民”协同发展,多项成果成为行业标杆。在辽宁本溪老边沟兰河峪林场,团队创新采用“政府审核—院士授权—企业承诺”模式,建成300亩人参林下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双目标,为化解农田保护与产业矛盾提供范例。
吉林省通过“互联网+道地药材”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堵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联合企业打造的云服务平台,集成资源管理、生产监测、质量追溯等7大模块,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桥梁。
黑龙江省甘南县探索出“政府+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推广模式,通过技术下沉与精准服务,破解当地中药材产业技术瓶颈,带动农民增收与县域经济升级。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速技术成果在乡村转化应用,扩大示范效应,推动道地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数字化、产品品牌化,为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产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