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作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梳理发现,该批案例中的袁某甲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污染环境案和陈某、孙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涉及生产销售假柴油和假化肥的行为,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在袁某甲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污染环境案中,袁某甲伙同龙某甲等人先后注册、实际控制多家空壳公司,使用工业白油、大密度重油等制假原料,按照相应比例勾兑、调色后,将成品作为车用0号柴油对外销售。公安机关现场查获已勾兑待销售成品1300余吨、制假原料油及半成品500余吨、储油罐40余个、油罐车10余辆。经鉴定,上述被查获的油品均系不合格产品。经审计,被告人袁某甲等人生产、销售伪劣车用0号柴油金额为人民币8.3亿余元。另查明,袁某甲在实施上述犯罪过程中,组织安排工人在厂区内修建沉淀池、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勾兑伪劣柴油产生的油水混合物,通过上述设施排放至厂区外,造成周边土壤及水域污染。袁某甲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2亿元。
在陈某、孙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中,陈某在经营河南家某化肥科技有限公司期间,伙同他人在生产复合肥过程中,以氯化铵、尿素为主要原料配比成肥料颗粒,从同一出料口灌装到“好收成”“施特尔”“肥利丹”等二十余种品牌的复合肥包装袋内,销售给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七省份的78家经销商,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1.6亿余元。陈某的妻子孙某任公司会计,为陈某开具出库单、记录生产量、发工资等提供帮助,涉案金额2556万余元。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据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4486件7716人,起诉10855件21404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535件56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10件553人。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国检察机关将持续保持依法严惩制售伪劣商品犯罪高压态势,聚焦网络平台、直播间售假和农村、城乡接合部食药安全等问题,协同发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