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首页
第04版:特别关注

把青春华章写在黑土地上

——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卫国戍边”小组记事
王虹宇 本报记者 徐文君 钱文波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每次喊出这句口号,刘劲松都感到热血沸腾。“我也希望我的青春变得与众不同,有意义、有价值,不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

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并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成为东阿拉村“新村民”的半年里,重庆小伙刘劲松爱上了这个吉林边境小山村。

春节前,刘劲松和村里其他8名“卫国戍边”志愿者集合在村里的党团活动室。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有模有样地作述职报告。

2024年,吉林省首次实施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8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151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经过4天的集中培训后,奔赴吉林省11个边境县(市、区)的边境村,开展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

刘劲松是其中一员。上大学那年,他就参军入伍。大学毕业,他直接报名参加了该项目,换一种方式继续“为国效力”。他和8名小伙伴来到位于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的东阿拉村。

东阿拉村曾是贫困村,距离珲春市高铁站有12公里,距中俄边境线5公里,居住着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的村民。与之前想象的不同,来到东阿拉村后,刘劲松发现这里已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有冲水马桶,5G网络覆盖全村。

近年来,随着全省持续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工作,边境村发展不断向好。2024年,东阿拉村常住人口新增35人,其中有11名非边境村人员落户。

不仅如此,东阿拉村地理位置优越,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当地有软糯香甜的大米,还盛产野生榛蘑、木耳、榛子等农特产品。“东阿拉村山沟子大米”是村里正努力打造的品牌。村里还引进了投资规模过千万元的养猪场和养牛场,以及种植面积过百亩的红松果林。

可惜好产品窝在山沟里,一直没有好销路。珲春市致力于推动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农村电商产业,成立“新农人”电商创业联盟,统筹人社、商务等资源开展电商培训,带动西部计划大学生学习电商直播技巧,尝试拍摄和剪辑短视频,更好地推介农村,把村里的农特产卖到全国。

珲春市还组建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党委,系统推进“我的青春在边疆”主题实践行动,统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俗文化体验、岗位技能培训等各类主题活动,东阿拉村志愿者先后参观了吴大澂纪念广场、杨泡乡民族文化园、萨其城遗址,还参加了杨泡满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让他们尽快地熟悉珲春、融入乡村。

现在东阿拉村志愿者两人一组,每天早、中、晚各直播两个小时。画面中正为网友推介有机大米的主播叫宋怡然,是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也是东阿拉村“卫国戍边”党小组组长。自到村以来,她全身心投入电商事业,助力搭建电商平台,精心策划营销活动,成功将本地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东阿拉村“卫国戍边”党小组成立以来,全体成员迅速融入角色,深入农户家中,耐心倾听村民心声,解决村民困难,进一步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同时,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协助开展人口普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村民眼中,党小组就是“大管家”,大到政策宣传、小到邻里矛盾,村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入眼入心,是村民的贴心人。

驻村干部张宝是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每周一,张宝都会组织志愿者开例会。平日里,作为“大家长”,他经常关注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要。

“年轻人有活力、点子多,很多工作思路是大家一起碰撞出来的。”张宝介绍说,目前大家在运营“东阿拉村支书老吴”和“小张老师的驻村日记”两个短视频账号。视频从文案、拍摄到剪辑,都由志愿者自行完成。

张燕芬是团队里的“文案担当”,张馨丹、李雪敏和汪君秀是“剪辑小能人”,大学期间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宋怡然是团队里的“全能选手”……这些来自6个省份9地的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目标:脚踏实地学本领,让东阿拉村越来越好。

“投身吉林边境村,大有可为。”刘劲松说。

在基层大课堂里,每天都有新内容可学。到村半年多,内向的山西小伙子卢志军开朗了很多,见到村里老人会热情上前打招呼,也能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大方地介绍产品。

刚到村时,志愿者首先要入户走访。卢志军说,跟村民打交道,要用“笨办法”。很多老人听力不佳,就需要大声慢语、反复交流。有时赶上村民忙农活,家里没人又打不通电话,志愿者就干脆坐在大门口等。

通过走访,志愿者熟悉了村里情况,了解了村民的需求和期待,做起工作来更加有的放矢。

村里有13名中小学生,他们平日在乡里上学,周末回家。了解到村民辅导孩子课业有困难,志愿者团队提出设立公益助学岗。双休日,志愿者会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答疑解惑。

丰富和创新村里的文化活动,也是志愿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个月里,大家组织村民参加乡里的农民丰收节,自编自导歌舞、小品和满族旗袍秀等节目;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组织举办了村第一届欢乐棋牌赛,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前来参加。

戍守边境村,志愿者还有一项神圣光荣的任务,就是参与边境寻访踏查活动。

“有了大学生志愿者,村子发展就不再发愁没有人才。”吴宏介绍说,新的一年,东阿拉村将依托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抗联展示馆和萨其城遗址,结合东阿拉村满族历史和特色种植养殖等资源,推出红色旅游、满族民俗游、现代牧场观光游等旅游产品。

不仅如此,村里还利用闲置房屋引进规模化餐饮企业,正在打造以满族火锅和“八大碗”为主的满族特色餐饮文化。这些都需要志愿者的参与,春节过后,大家又忙碌起来了。

“在东阿拉村的半年,满是成长印记。付出汗水收获温暖感动,历经困难铸就坚韧品格。”刘劲松说,“我们要和东阿拉村一起,越来越好。”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