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类型多元化、趋向复合化、诉求信访化、风险外溢化等特点,亟需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合力攻坚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提升化解质效。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会地带,县域面积3454平方公里,辖1乡15镇3个街道,295个村(社区),基层治理面临的情况复杂。该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建强网格队伍和数字治理平台,推行“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探索出了一套具有西峡特色、县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近年来,西峡县先后被授予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等称号,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连续8年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称号。
创新宣教方式从源头抓预防
“电信诈骗套路多,境外缅北是老窝,骗子惯用啥套路,听我跟你说一说……”1月17日,在2025年西坪镇春节联欢会上,一首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西坪民歌表演形式编排的作品《提高警惕反电诈》赢得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3天,西坪镇民歌团团长、东官庄村治安主任赵国宏遇到了村民张彩侠。张彩侠称赞道:“反诈民歌唱得好啊!我最近接了个电话,就像歌词里说的‘冒充外地公检法’让我汇款,我一听就知道是诈骗!”
西坪镇位于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处,是四县八镇交会之地,治安形势较为复杂。近年来,当地传承和创新西坪民歌、曲剧等传统艺术,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诉讼调解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知识融入其中,定期在镇村组织文艺会演,为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注入了文化活力。
今年春节期间,在西坪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的李警官普法直播站内,“网红主播”——西坪派出所所长李金锋不定期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开启直播,每次都吸引上万人次在线观看。
该中心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室内设置法规宣教区、行为矫正区、警示教育区、心理减压区、时空比对区和李警官普法直播站等6个功能区,占地210平方米;室外建有未成年人教育训练基地,设置活动区、训练区、休息区3个功能区,占地500平方米。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西坪镇外来人口多,过去未成年人盗窃、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李金锋介绍,2022年,在西峡县公安局及西坪镇政府的支持下,西坪派出所建设该中心并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西坪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在未成年本人及父母同意并签订协议书的基础上,通过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正能量影视剧和参观看守所教育基地,列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以案释法,在教官带领下参与集训和巡逻,安排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精神和意识,解决未成年人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该中心还建立微信群,督促参与培训的未成年人每天发一个义务劳动视频、一个学习读书视频。同时,中心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培训过的未成年人管教是否反弹、是否辍学流向社会等。
“中心建成后,我们共开展中短期教育培训12次,受教育未成年人86人。这些孩子参加完培训后,在家主动干家务活,在学习上也有很大改变。有10名同学还成了治安信息员,帮助侦破了8起盗抢案件。”西坪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庞琮馨介绍,2024年西坪镇共发生未成年人盗窃案件1起,行政拘留4人,均系外地流窜作案。与2022年相比,未成年人案件数下降94.4%,行政拘留下降88.6%。目前,西峡县正全面总结推广西坪镇未成年人行为矫正的经验做法,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网格+数字化”排查预警隐患风险
2024年12月,五里桥镇葛营社区幸福佳苑小区12号楼1单元楼上楼下的两户居民因漏水问题产生纠纷,经物业公司调解后初步达成一致。然而事后,楼上居民认为赔付金额过高,表示不满。
葛营社区第五网格专职网格员王星舒在日常排查中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邀请葛营社区治保主任马志锋、第五网格党支部书记杨占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双方当事人到场,再次对该问题进行协商。经过从情理法等多角度的劝解,这场纠纷得以彻底化解。
葛营社区位于西峡县北部,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近年来,随着县城建设北移,当地规划重建,变成由21个居民小区、2个新型社区、6个自然村庄、1000余家沿街商铺组成的新型城市社区,总人口由原来的4126人激增到1.88万人。在多元化、聚集化格局下,葛营社区既有繁重的建设任务,又要管理服务辖区居民,治理难度陡增。
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葛营社区成立了西峡县首个村级党委,并根据地域划分了5个网格,成立了5个网格党支部。自2021年开始,探索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从在职或退休党员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每个网格通过聘用制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选配党员、组长、热心群众担任兼职网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坐班接待受理问题,网格党员联户征集问题,网格员随时发现问题。
近年来,西峡县健全“村(居)委会+治保会+警务工作站+网格员”一线排查工作机制,围绕上学就业、劳资债务、家庭邻里、物业纠纷等矛盾隐患,加快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建设,开展场景化、链条化、常态化、滚动式走访排查,构建起全覆盖、全方位、全领域的矛盾纠纷排查“滤网”。
在西峡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系统、“雪亮工程”指挥平台和综治视联网系统。通过相关信息系统,县乡村三级均可以实时了解每名网格员的上岗情况和工作动态,并即时进行视频通话;网格员也可以在线上向上级实时反映各种突发情况,方便联动处置。
据了解,西峡目前已建成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城域网、云存储中心、县级综治中心各1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19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298个,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近1.4万路,共有专职兼职网格员3867名。“我们正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总体目标,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大脑’、以政务外网和视频专网为‘神经’、以三级综治中心为‘肌体’、以遍布城乡的视频前端为‘耳目’、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手足’、以信息存储维护为‘免疫’,多维布局、联动推进县域基层社会治理。”西峡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剑表示。
“警司访+”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2月5日,在回车镇综治中心,八龙庙村脱贫户罗春伟紧紧握住回车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饶磐的手激动地说:“感谢镇里帮我争取了1万元救助金,补上了我被拖欠工资的‘窟窿’!”
2022年5月,罗春伟在某乐公司招聘下到某路公司的车间里干活。因某乐公司负责人经营不善,造成他的工资被拖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案调查后,某乐公司为罗春伟结算了8月至10月的工资,但5月到7月的工资却因为罗春伟不能提供考勤表、劳务合同等有效证据,某路公司不能代付所欠工资。再加上某乐公司负责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导致罗春伟1.26万元的工资迟迟不能追回。
为此,回车镇平安建设办公室运用“警司访+”工作机制,召集公安、司法、信访、人社等开会研判,并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和多方协调,从县财政资金中争取到信访救助金,为罗春伟送上了这份迟来的公平与温暖。
“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起源于西峡县丁河镇,该机制由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定期对风险信息进行精准研判、提级管控,整合基层公安、司法、信访等资源优势和职能作用,相互衔接、联调联动,在法治框架内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舆论等手段,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有效化解。其中,“警”即发挥派出所调查取证、打击惩戒、依法威慑等职能,“司”即发挥司法所释法析理、法律援助、调诉对接等职能,“访”即发挥信访办协调化解、疏导稳控、帮扶救助等职能,“+”即发挥行业部门专业指导、政策支持、行业调解等职能。
2023年2月,西峡县印发《关于推行“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 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并成立县“警司访+”工作法协调小组,从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力量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完备的工作规范。2023年4月,南阳市印发《关于在全市建立矛盾纠纷“警司访+”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进行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实施“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以来,西峡县81.3%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和基础网格得到化解,15.2%的较复杂矛盾纠纷通过“警司访+”在乡镇(街道)实现化解,仅有不到5%的矛盾纠纷需要在县级层面协调解决。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