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通榆:万象“耕”新不负春

眼下,正是备耕时节,从农肥积累到种子、化肥的选购,从技术培训到农机检修,无论是涉农部门还是村民都忙得热火朝天。然而在通榆县,得益于创新的“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了“甩手掌柜”。

“去年,我把土地托管给当地合作社,一公顷土地增产4000多斤,按一斤0.9元计算,一公顷增收3600元,我自己根本种不出这么高产量。”良井子畜牧场职工温志刚正在为牛添料,他称自己不太会种地,养牛倒是有两下子。“土地托管出去,腾出时间照顾好这40多头牛,一年的收入相当可观。”

温志刚家里有11公顷土地。每年一到春耕,他都忙得不可开交,从购买农资、翻耕土地到播种育苗,每一个环节都得亲力亲为,不仅耗费大量精力,还常常因缺乏专业技术和大型设备,导致成本高、产量低。

近年来,通榆县积极创新生产方式,通过“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积极推广实施耕、种、管、收、售为一体的土地全程托管、环节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管理带动更多小农户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温志刚又与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将自家土地全权交给合作社打理。

“对于小农户来说,一家一户很难抵御市场风险,高科技的农业生产工具他们又不会操作,土地托管是他们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会长王建福掰着手指头,算起经济账:“原来良井子畜牧场的村民每公顷地能收1.1万斤左右的粮食,托管后达到2万多斤,可多收入8000元。”

“通过这几年的托管实践,村民都尝到了甜头,他们把土地托管出去,自己还能打工或者从事养殖业赚钱,土地的收益不减反增,这样的买卖谁不干啊?”良井子畜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宏说。

截至目前,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已经组织团结乡、八面乡、边昭镇、瞻榆镇、良井子畜牧场、双岗鹿场等6个乡镇场的1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托管面积达3.5万亩,同时购进玉米种子1.16万袋、化肥1140吨、滴灌带1.1万捆,检修大型农机具80台套。

2024年11月,通榆县新型农业主体联合会还聘请专家团队,对托管地块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已经完成测土配肥、良种遴选、耕作方式、农机措施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全程参与跟踪服务和田间指导。同时,还安装以田间气象、智墒系统为主的智慧农业监测设备,实现了新型农业主体的完善组织化程度与现代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夯实了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