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绿意萌动,正是小冰麦播种的好时节。从3月末开始,洮南市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的农田里,大型播种机陆续将麦种植入黑土。今年,圣一农业的小冰麦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预计产值超2亿元。这组数字背后,是圣一农业践行“大食物观”、推动“粮头食尾”全产业链的生动注脚。
黑土地上的种植实践
“种在冰里,收在火中。”3个月后在滚滚热浪中进入收割季,这是吉林小冰麦独特的生长密码。圣一农业总经理白丽娟介绍,小冰麦全程不施农药,加工零添加,既守住生态底线,又满足群众对健康食品的新需求。
这种“黑土+冰雪”孕育的珍品,通过“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种植户的青睐。今年,圣一农业与700余户农民签订订单合同,企业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价回收,推广“冰麦+黄豆”“冰麦+蔬菜”双季轮作模式,土地亩均效益提升30%以上。
近年来,圣一农业创新推广河套地小冰麦种植。3月播种小冰麦,7月汛期前收割,再利用汛期泥沙淤积改良土壤。“这种‘时空错位’种植法,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土地复种指数,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生动实践。”白丽娟自豪地说。
“一粒麦”的舌尖体验
走进长春市乡村振兴大厦的圣一农业小冰麦体验店,现蒸的馒头麦香四溢。
“比普通面粉做出的更筋道、香味更浓。”市民李女士和邻居每周都要买两次。
白丽娟说:“小冰麦具有天然抗寒性,产品非常有筋性,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添加剂,保证了面粉的绿色有机。”
北京藝禾糖小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小麦品质要求极高,目前已与圣一农业合作3年。该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圣一农业的小冰麦非常适合制作中国酥点,不仅酥脆程度和保质期能够得到更好体现,而且蛋白质含量超过18%,湿面筋率达到40%以上。吉林小冰麦正在改写中国烘焙行业的原料标准。
凭借这些优势,圣一农业小冰麦成功融入30多家食品企业的供应链,从传统馒头到高端糕点,从中式面点到西式烘焙,吉林小冰麦已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增值。
“吉字号”的强劲呈现
圣一农业作为省级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集粮食、牧草、科研、智慧农业、生产加工、渠道销售于一体。目前,圣一农业正在与吉林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小冰麦系列产品,研究将人参、陈皮、桑叶等加入小冰麦的原材料,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4月8日,吉林省“吉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走进圣一农业,倾听企业需求,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鼓励做强“吉字号”小冰麦产品。这一举措不仅为圣一农业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政策支持,更为“吉字号”品牌推广注入强劲动力。
眼下,随着吉林小冰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颗黑土地上的“金色种子”,正在为吉林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记者手记】
从“猫冬地”到“聚宝盆”,从“原字号”到“精加工”,吉林小冰麦的探索正诠释着“大食物观”的深刻内涵。当科技实践遇见黑土沃野,当“粮头食尾”贯通产业链条,这场“冰与火”的淬炼正在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答卷写下新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