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科学院专家 王秀飞
菊芋为菊科向日葵属唯一能形成地下块茎的一种草本植物,分布广泛,被称为“魔鬼植物”。在全球热带、温带、寒带以及干旱、半干旱区均有分布。
“吉菊芋9号”是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生态研究所2010年以引进的DK-14中的早熟单株为原材料,以早熟高产为主攻方向,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扩繁育成。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株高150-180厘米,分枝10-15个,花黄色、花蕾多。块茎呈不规则瘤形、肉白色、质紧密、芽眼外突、无根须,表皮薄、白色。地下块茎集中,利于收获。出苗至成熟120天左右。块茎产量3万千克/公顷左右。
栽培措施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疏松、透气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的地块种植。结合深耕30厘米以上,在基施优质农家肥30-45吨/公顷基础上还要施磷酸二铵300千克/公顷尿素,180千克/公顷,硫酸钾150千克/公顷,也可以仅施用复合肥750 千克/公顷。然后深翻、耙平后播种。
播种 菊芋繁殖一般多为春播,播种方式为穴播或沟播均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一般4-5月均可播种。平均地温10 ℃即可发芽出苗。株距50-60厘米,行距65厘米, 播深5-7厘米,每穴1-2个种芋。大的种芋可以切块播种,切块时随时用盐水或75%酒精,或5%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消毒,每块种芋不少于20克,且留2-3个芽眼,覆土后镇压。需种芋 600-700千克/公顷,播种密度 3万株/公顷左右。在盐碱沙地,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菊芋块茎产量。
田间管理 中耕锄草1-2次,菊芋叶片展开后,明显抑制杂草生长。最后一次中耕结合培土成垄。秋季现蕾后,最好及时摘蕾,以减少养分消耗,并促进块茎膨大;干旱时,可适当浇水。合理轮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菊芋本身抗病虫能力强,而且在选育栽培过程中基本未发现有病虫侵害,基本未进行过病虫害防治。
收获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块茎可在10月上旬菊芋花调落秸秆脱水状态适时进行收获,比晚熟品种早上市20天左右,抢占市场,提前加工,延长加工季。
贮藏 起收后将块茎在通风处放置一二天后应及时入窖,窖深要达 2米以上,并随时撒上砂土,保持足够的空气和湿度,预留多个通气孔,最后覆土5厘米。窖温0℃最为适宜,窖温超过5℃就会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