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核与辐射安全关乎公众健康、生态环境与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核技术在能源、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全民核安全意识、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省生态环境厅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线,近期开展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与辐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科普宣教、成果展示、全民倡议等形式,帮助群众消除认知误区,倡导“理性认知、科学防范”的理念,共同筑牢核安全防线,守护美好家园,让科技发展造福于民。
4月15日,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礼堂内,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与辐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及长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吉林省环境治理行业协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承办,宣传片、科普讲解、呼吁倡议……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如同一颗颗种子,将核与辐射安全理念植入人心,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添砖加瓦。
科学认识核安全
“核”理利用更方便
随着核与辐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群众身边的“核”设备、“核”技术愈发常见,如何科学认识并合理利用成为一道“必答题”。
生活中的手机、微波炉对人体的辐射有多大?医院做一次X光片,会对身体有辐射伤害吗?活动现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杨湘山为大家讲解关于核与辐射安全的科普知识,让群众科学认识核与辐射安全,帮助大家消除认知误区。
活动现场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同吉林、通化、松原、延边等地的核技术应用领域企业代表,分别就工业检测、民生服务、能源勘探、医疗救治等领域向群众展示核与辐射技术的实际应用成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应用。
“辐照就是一种利用高能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射线进行食品灭菌的技术,现在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保鲜技术,是没有危害而且是绿色环保的,辐射食品没有放射性污染残留。”通化市众一辐照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说。
除了科普讲解、视频解说外,活动现场还设置关于普法宣传、医疗核安全、工业核安全等相关内容的展板,并有专业讲解员为参观的市民答疑解惑。
“以前单纯以为核非常危险,现在才知道原来身边这么多安全的核应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春市民王先生在参观展板后说道。
多行业共呼吁
不用谈“核”色变
“我们承诺:建立医患协同防护新模式,用透明沟通消解‘谈核色变’的社会焦虑。”“我们承诺:严格执行国家核安全法律法规,让每项监管行为经得起群众监督。”
核与辐射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行业协同、全民共担。活动现场,来自医疗、放射性药品生产、放射性测井等行业代表以及高校、监管部门代表共同发出《全民核安全倡议》。从监管到实践,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份份承诺体现了核与辐射安全的吉林担当。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活动,不仅是传播核安全知识,提升全民核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是要借此机会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我省核技术利用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蔡宝峰说,这有助于筑牢全社会核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保障核技术在各领域安全、有序应用。
省生态环境厅机关一楼大厅对核与辐射有关内容进行宣传展示。
近年来,我省秉持“安全为本、责任为先”理念,全方位筑牢核与辐射安全防线。连续4年开展全省核与辐射安全专项排查,以“全覆盖、零容忍”为原则,累计检查300余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确保每一枚放射源安全可控。同时,我省大力开展核安全文化的宣传,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共治”的防护网。
各地齐发声
我们“核”你在一起
白山市生态环境局将核安全宣传视频拍成科普纪录片,涵盖辐射原理、监管体系、核技术应用等内容,并在机关单位循环播放,以直观画面和真实案例,提升群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的关注度与理解度。
检测瓶、滴管、PH试纸……在辽源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核与辐射及土壤保护宣传活动现场,新增的互动体验环节备受市民欢迎。小型实验装置让群众亲身体验土壤酸碱度检测,模拟核辐射检测场景还能帮助大家了解检测原理与流程。
梅河口市生态环境局前往吉林省煤田地质局102勘探队等重点监管单位开展核安全宣传教育。同时,邀请涉核及相关单位、公众参与“国和行·安全行”公众沟通活动,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举办以国家安全法、核安全法为内容的小知识答题活动。
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在官方网站开设“核与辐射安全科普”专栏,涵盖相关政策法规。依托微信平台,开展趣味性辐射安全问答。此外,还与辐射利用单位开展辐射应急演练,通过多元宣传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普及,为国家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社会共识基础。
其他地区也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意识;开展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培训,解读法规、分析案例,指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升核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地,扩大核安全文化宣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