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为盐碱地“开药方”

——看大安如何提升春耕育苗科技含量
于淼 王浩 本报记者 徐文君

“秧好半年粮,苗壮产量高。”眼下正值水稻育苗黄金期,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的育苗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随着4月20日84万盘秧苗完成移栽,1.8万亩改良后的盐碱地开启“白碱滩”向“吨粮田”的转变。

走进水稻育苗基地,农户正围着播种流水线紧张忙碌,装土、洒水、播种、覆土一气呵成。为了保障龙海灌片03片区种植项目二区块的种植需求,自2023年起,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安广镇永强村建设了种植大棚,全力保障盐碱地育苗工作扎实推进。许多种植户加入其中,扎根治理盐碱地,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种植户王子奇表示,他去年承包102公顷改良后的盐碱地,收入60多万元。今年他扩大种植面积,达到204公顷,期待有个好收成。

这些连片排列的育苗大棚共有152栋,为秧苗生长提供精准呵护,更是盐碱地改良优质秧苗的重要途径。

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冯振南表示,公司育苗大棚已经投入使用三年,目前有90人正在进行育苗收尾工作,育苗面积共1200公顷。可为大安龙海灌片03片区种植项目二区块提供84万盘优质的秧苗。

随着秧苗全部移栽完成,这片通过科技重生的土地即将开启新的生长周期。此外,在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有机硅功能肥正在加紧生产中,全力保障盐碱地春耕工作顺利进行。

据了解,自2018年起,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科研团队,扎根白茫茫的盐碱地,采用添加有机硅新材料的功能肥料创新治理模式,直接治理6万余亩,累计参与治理10万亩盐碱地,亩产达600公斤以上,成为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成功示范之一。

冯振南表示,他们自主研发的有机硅功能性肥料,就像给盐碱地开了“调理药方”。首创的有机硅调理技术,能有效破解盐碱地“板结、贫瘠、盐碱”三大难题。今年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转型,让更多的“不毛之地”变身“吨粮田”,为我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