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范
去过净月潭的人,首先要知道它地处长春的东南部,于1934年施工建设,1935年扎坝筑水,是当时长春市最早的水源地。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走亲戚到过净月潭,净月潭的四周是石渣路,路上没有供游人歇脚的木椅和石凳。潭月潭东临丘岭,岭上种植黑松林和落叶松,坝顶上有个硕大的畜水池,坝下是一块块滋生蚊虫的小水潭。净月潭周边是望不到头的大田地,大田地上时尔能望到几处农家的村舍。
今年我去净月潭,净月潭的环境有了不可小觑的改观,净月潭公园依托丘陵地态修筑的环潭十七公里长的柏油路面,时不时地会出现一辆辆供游客观光的旅游车,还有一台台年轻人单人骑双人骑的自行车。道路旁,松树下,一条条用黄花松木板拼成的健身步道上,时尔出现散步健身的男女,时尔会听到健身走步的人唠生活谈事业爽朗的笑声。
我在松树林小路上走着,看到散落在小路旁供人休憩的木椅石凳,还有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小木屋,点缀在树木下,花草间,成为净月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喜欢松树林散发的松油味芳香,兴致勃勃地走进松树林中坐下,脚踩着密匝枯黄的松针,看着松树林里斜射进的光线,蓦然念起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看见净月潭的大坝重新改造,东边是重叠的丘岳,西面是垂柳依依,清亮亮的潭水一波簇拥着一波,拍打着护潭的堤坝,堤坝上的小路旁竖起一块花岗岩石,岩石上面篆刻着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净月潭水源旧址。
我从净月潭大坝北面拾阶而下,一处处风光旖旎的景点引人前往,清晰可见鹅卵石的小水潭,人们蹲在岸边细数悠然游动的小鱼。一座座小木桥,横贯的,迂回的,弯月一般横亘在水面上。我走过一截小木桥,倏尔听见前面的桥岸下咕咚一声,仿佛有人不小心掉下重物,水面上顿时溅起一尺高的浪花。刚下桥的一对青年张望着桥下边的潭水,连声说有条大鱼,他们用手比划着对我说,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被他俩下桥的脚步声惊跑了。我好奇地想寻找那条受惊跑掉的大鱼,蹑手蹑脚地走上桥面,仔细观察桥下水面的动静,倏尔,一条一尺多长的黑鳞鱼慵懒地浮上水面,刚才年轻人说跑掉的鱼很有可能就是它。
无论在山上和山下,时时会见到一些负责森林防火、卫生保洁、旅行安全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公园景区的整洁和游客的安全,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登临净月潭观景台,我看到往返穿梭的观光揽车,游客头顶着蓝天白云,俯瞰苍翠的林海,远眺盈盈的潭水,的确是山、水、林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旅游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