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黏玉米丰收记

殷哲宇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八月的洮南市蛟流河乡,田畴间涌动着丰收的喜悦。8月25日,千亩黏玉米进入采收季,饱满的玉米棒裹着翠绿外衣,在阳光下散发着清甜香气,这一根根金黄的“金棒棒”,正托起农民增收的希望,绘就产业兴旺、民生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丰收的田野上,现代化农机成为主角。在山河村种植户张宇的玉米地中,两台玉米茎穗兼收一体机开足马力穿梭,机器轰鸣间,一排排黏玉米被快速采收,装满玉米的车辆随即奔赴加工厂区,效率较传统人工大幅提升。

相较于往年,今年投入的玉米茎穗兼收一体机实现5垄同步收割的突破。经测算,两台机器仅需两天即可完成225亩玉米的采收作业,不仅节省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其自带的秸秆粉碎功能更让农业废弃物“变

废为宝”——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化作青储饲料,被运往乌兰浩特养殖场,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为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新动能。

从田间到车间,“新鲜”是黏玉米的核心竞争力。在洮南市福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流水线作业紧张有序:工人先对刚采收的黏玉米进行脱皮、选棒,再经过切尖分等、清洗、按等装筐、蒸煮、速冻等工序,一套流程下来,黏玉米的保鲜期显著延长,能更好地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为守住黏玉米的品质与口感,公司制定严格的时间标准——从玉米采收到蒸煮入库,全程控制在4小时内。这短短4小时的“鲜度赛跑”,最大程度锁住玉米的水分与清甜,让消费者无论何时都能品尝到刚采收般的美味。

“公司+农户”“订单+服务”的模式,是蛟流河乡黏玉米产业稳发展、促增收的关键。福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收获后统一回收、加工、销售,形成“种、收、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让农户无需担忧市场,安心专注种植。

如今,福丽公司年销售黏玉米达1000万穗,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30至40天的加工期内,每天能吸纳周边80余农户就业,为村民带来稳定的额外收入,真正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户增收的双赢局面。

从机械化采收的高效,到精细化加工的品质,再到产业链带动的普惠,蛟流河乡以黏玉米产业为支点,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乡村振兴之路。蛟流河乡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笔,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