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小宇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座融汇绿色农业、旖旎风光与多彩文化的城市。这里物产丰饶,可饱览有机稻田、生态果园、现代化养殖交织成的田园画卷;这里文脉绵长,可细品满族民俗、鹿文化、非遗技艺交融出的人文韵味;这里景致独特,可畅游湖光山色、温泉秘境、乡村风情串联起的休闲佳境。双阳区以全域旅游为笔,绘制出一幅“农业为旅游筑基、旅游为文化赋能、文旅为农业提质”的新画卷。
全域统筹,脉络畅通聚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双阳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以前瞻性思维编制《双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系统擘画未来十年双阳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明确发展目标、路径规划与核心任务,聚力打造“长春微度假首选地、吉林新周末样板地”。
加强组织保障,夯实发展基础。成立由区领导牵头、21个成员单位协同推进的全域旅游工作专班,建立“党委统筹、党政联动、部门协同”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发展效能。通过融资平台,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吉鹿集团的如意湖项目EOD模式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评审获得授信。曙光村结合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特色民俗村。
加强人才保障,激活发展引擎。加大旅游人才招录及培育力度,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与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整合旅游人才力量。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体验。以“千村示范”“百村提升” 工程为主要抓手,持续发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的诗意栖居地。在此过程中,成功评定5A级吉林省景区镇1家、4A 级吉林省景区村1家,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同时,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景区游客中心及旅游咨询服务点的升级改造。2025年精心设置全域全景图11块、道路交通旅游标识牌5块,建成旅游驿站4个,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与出行便利度。
产业融合,业态升级增动能
推进农旅协同,绘就田园新景。打造曙光、小石等乡村旅游精品村;依托“中国梅花鹿之乡”的金字招牌,将鹿产业的发展势能转化为旅游竞争力,着力构建融合鹿文化展示、生态观光、鹿产品精深加工体验及健康养生功能的梅花鹿主题旅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林果采摘等,推动传统农田与果园转型升级,打造出兼具生产、观光、科普、采摘及农事体验价值的休闲农场,奢岭草莓采摘园、国汇农业、齐家曙光稻米体验园,让田园变成休憩赏景的公园,让农产变成承载心意的礼品。
推进工旅协同,拓展价值空间。扶持金荷满医满药园、长生鹿业园等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支持海悦药业、金冠电气、吉通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企业建立工业展览馆、观光线、体验区,让工业资源焕发旅游活力,让旅游体验承载工业内涵,形成产业互促共进的生动格局。
推进文旅协同,厚植内涵底蕴。依托全区27家博物馆及展览展示馆,打造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放大文化的旅游价值。展演满族特色歌舞与萨满文化,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草编、鹿角雕刻等传统技艺,同时设置游客互动体验环节,让乡土文化在沉浸式旅游体验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动聚力,品牌增效扩影响
举办特色活动,打造消费场景。以“鹿”为超级IP,以“温泉”和“生态”为两翼,通过“主题化、沉浸式、融合性”的体验设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连续多年举办双阳梅花鹿节、奢岭温泉草莓旅游季、双阳冰雪季等品牌活动。同时,开展“云南茶苗畅游双阳、首届博物馆研学旅行周、学子杯龙舟比赛、自在双阳‘媒’好相约全域旅游媒体宣传推介、哈雷长春纵队公益文旅巡游、首届村BA等活动。此外,围绕“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国信南山温泉酒店等旅游景区推出城堡风车节、山谷帐篷节、春夜烟花秀;“暖暖五一出游季”“盛世中国风,沉浸古韵味”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制造旅游爆点,打造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双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营销矩阵,激发消费潜力。精心制作双阳旅游宣传片,利用视频号、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深度宣传双阳优质农文旅资源。在主要客源地长春、吉林、沈阳等举办专场推介会,提升双阳的品牌影响力。
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激活了双阳区的旅游资源,也带动了旅游消费迈上新台阶。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6.86%;游客出游总花费15.58亿元,同比增长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