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影响 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我省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日期:2022年07月18日 来源:吉林省乡村振兴
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乡村振兴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落实《吉林省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各项工作取得扎实进展。在3月份反馈的2021年度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资金绩效考评结果中,我省获得一“好”一“优”等次及7.3亿元中央衔接资金奖励。
一、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综合研判确定2022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收入指导线,培训、指导各地精准落实《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规范识别程序,简化工作流程,监测对象识别认定、帮扶措施落地时限分别缩短至15天和10天,对因疫纳入的86名脱贫人口开辟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措施救助,后履行程序录入信息系统。充分发挥24个中省直行业部门厅际沟通协调机制和62192名村组专兼职防返贫监测员作用,进一步健全落实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实现面向所有农户的常态化排查、网格化监测、动态化管理。组织开展全省集中大排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截至6月底,全省纳入动态监测的脱贫户和监测人口,户均落实帮扶措施2项以上,其中82.24%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全力以赴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联合发改、人社、农业农村、畜牧等部门,组织开展“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提升行动,确保到年底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紧跟疫情形势变化和影响实际,先后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1条措施、32条措施和强化脱贫群众稳定增收16条措施,并通过帮购农资、代播代种、一对一包保等措施实现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一天不耽误、一户不落下、一亩不撂荒”。截至6月底,全省已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9.09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535个,带动脱贫群众及监测对象18.03万户32.87万人。其中,引导扶持各地实施肉牛养殖项目84个,带动脱贫群众7万户12.9万人,我省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得到中办国办通报表扬。鼓励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生产,奖补发展庭院经济脱贫户及监测对象5.4万户2979万元,当年发放脱贫户小额信贷3055户11856万元。强化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帮扶,引导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9534人,支持返乡脱贫劳动力灵活自主就业3277人,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优先安置暂时不能返岗的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8459人。截至6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1.36万人,超出年度任务6个百分点,其中省外就业17482人、省内县外就业12044人、就地就近就业84078人。
三、突出重点稳固拓展脱贫成效。紧盯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专项提升行动,强化常态化控辍保学和“一对一”关爱帮扶,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春季学期补助4.5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保持“动态清零”;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6+1试点县建设,调整城乡特困、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和脱贫人口大病保险起付标准至6000元,脱贫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加强住房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尊重农户意愿,1697户低收入群体危房全部实施改造;实施农村供水维护养护工程2311处,覆盖农村群众79.64万人。瞄准重点区域,梳理汇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各领域倾斜政策,强化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和优先保障;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实施安置区产业帮扶项目163个,实现搬迁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3.42万人;出台促进重点边境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产业、生态、民生、人才、党建五个方面推动19项任务措施落地。聚焦重点群体,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保持社会救助政策总体稳定,脱贫人口纳入低保17.97万人、特困供养1.8万人,给予临时救助1万人。
四、加快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下拨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83亿元,较上年增加1.2亿元。坚持“日调度、周报告、旬通报”制度,多部门开展联合约谈、联合一对一调度、联合实地督导调研,实行局领导分片包联指导和调研指导组常态化督导,千方百计加快资金项目执行进度。截至6月底,全省到位各级衔接资金35.8亿元,安排到项目率100%,支出进度52.7%,得到省委书记景俊海批示肯定。制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指南(试行),严格“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和“三公示一公告”流程,各县市共谋划入库项目2701个,预算总投资97.13亿元,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1608个,开工率99.6%。开展扶贫项目资产摸底“回头看”,各县市摸排2013-2020年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产296.2亿元,完成确权比例94.4%,较上年底提高1.4个百分点。加强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和收益分配管理,1-6月份全省累计发电3亿千瓦时,发电收入到位总额5733.77万元。
五、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拓展升级。制定印发2022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和16个专项工作方案,创新形成以“1+N”方案体系为支撑、以“一引领三提升一示范”为抓手的乡村建设行动2.0版。突出村庄规划引领,探索多村联编、乡镇统筹、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式,实现有条件、有建设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农村生活厕所改造、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和干净人家创建,加强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维护梳理,加快“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推动重点基础设施提升,实施农村道路、供水、绿化、农房、电网、新基建、新能源等工程项目建设,上半年开工建设农村公路2004公里,新增农村集中供水14.78万人,完成村屯绿化美化1386个,新建5G基站815个,以整市整县推进模式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覆盖行政村3600个。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持续开展乡村义务教育、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等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支持120所“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16个农村养老服务大院、7个“乡村印记”博物馆建设,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5335元、7692元,社区医院建设达标比例64.8%,“醉美吉乡”乡村旅游精品村推选和“村晚”活动取得扎实成效。滚动实施千村示范创建,坚持“九有六无”创建标准和“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工作原则,在从严开展去年1022个示范村核查验收的基础上,继续打造1000以上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干净人家”评选、“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十户一组”网格机制、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载体作用发挥“五个全覆盖”。
六、进一步汇聚各方帮扶力量。联合省教育厅,指导、支持吉林大学、吉林农大、东北师大、延边大学为主要发起单位,组建以吉林大学为理事长单位、13所高校为副理事长单位、61所高校参与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创新树立和运用10个重点导向、24个引导参数,推动金融支持吉林乡村振兴机制走深走实。协调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协作帮扶、部门包保帮扶和驻村帮扶,指导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战疫情、促生产、防返贫上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已促成709对村企结对,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合作共赢。分类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载体,开展创业就业、人才培育、扶弱济困、医护康养、社会治理6项行动,已有41家省级层面社会组织参与报名。

七、强化考核评估和培训宣传。组织开展市县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所有市州和原国贫县评价结果均为“好”等次,其他县市区均在“较好”以上等次,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达到95.42%。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综合评价好的市(州)、县(市、区)予以表扬,对排名靠后的6个县(市、区、开发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集中约谈。邀请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题视频培训,在吉林省乡村振兴网络大讲堂推出战疫情、助春耕、促振兴专题培训三轮31节课程,举办两期“凝心聚吉·共话振兴——东北特色乡村振兴云论坛”,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46万,微博等互动总量达1944万。上半年,中央和省内主要媒体刊发吉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报道673篇,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播发6条、《人民日报》刊发18篇、新华社刊发43篇,政务微信公众号“吉林省乡村振兴”开设各类专栏35个、发布稿件4674条,非重复用户阅读总量160万次,是去年全年阅读量的192%。专题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一年来工作成效亮点得到广泛关注,全网信息传播总量达11.4万篇(条)。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