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梨树模式”提档升级科技赋能粮食高产
日期:2022年12月10日 来源:转乡梨树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人们曾这样形容黑土地。然而,由于黑土地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土地肥力长期透支,加之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针对黑土地退化现象,梨树县探索创新推出了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升级版,多措并举让黑土地正逐步重回绿色和健康状态。

12月8日,记者走进梨树县白山乡达利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金灿灿的“粮垛子”和检修维护后排列整齐的大型农机具。

合作社理事长董雅丽告诉记者,合作社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采用“梨树模式”种植,第一年的时候农户不算太认可,觉得这个苞米茬子都不清理,就那么种上了,那能行吗?后来一看,咱们的苗儿比他们的长得还好,到秋一看苞米也好,农户一下就认同上去了,觉得这“梨树模式”不错,第二年咱们的社员就都跟着用“梨树模式”种植了。使用“梨树模式”种植,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保墒蓄水,植株茁壮生长,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投入,粮食既增产,又提高了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还给我们派来了农研博士,经常来给我们进行科技指导,指导那个种植怎么施肥效果更好,产量更高。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的产量也逐步提升,由原来的18000斤一公顷,到现在的一公顷24000斤左右。

近年来,梨树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实施全程机械化操作,整县推进实施“梨树模式”,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丰”景如画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粮,从人畜劳作到机械生产,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土壤化验实验室内,实验人员将从梨树县单元建设地块内采集的土壤根据不同年限、不同地块、不同的土壤性质进行整齐排列、做好标注。从地里采集的土样,经过晾干、磨成小颗粒后,送入检验室进行成分检验。

“今年我们围绕着原来的“梨树模式”,在耕法和配套机具上进行了升级。另外,我们从配套的品种、合理的密植等等,这样一个群体角度作栽培和耕法上的深入融合。关于土壤方面,我们主要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进行分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最终构建出一个以高产增效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下一步我们重点在梨树县已经建立起来的示范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来优化高产增效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进而为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最后也通过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的实施推广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助理袁野说。

今年,我县加大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85万亩,占全县玉米耕种面积的89%,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明年,我县将在目前的推广基础上,坚持创新和外延的理念,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依托,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的科技人员,针对低洼地、岗坡地和沙岗地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不同区域的技术体系。同时,还要解决“梨树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卡脖子”的问题。全力保证粮食稳产增产,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