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我省保护性耕作监测前哨基地——记吉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日期:2023年05月30日 来源:吉农宣

一、立足黑土地,护航当卫士

2020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积极主动投入到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监测工作中,建成了东北第一家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监测基地,及时预报保护性耕作病虫草情,深入农田跟踪观察,指导农民病虫草害防控,总结提出保护性耕作病虫发生规律与应对方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形成了多项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科研推广防治科研推广成果,还被赞誉为保护性耕作顺利推广的卫士,为我省黑土地保护性耕地提质扩面,推广应用面积连续居东北四省区之首,保驾护航,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2年被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评为黑土地保护科研推广先进单位。

二、众志成城,携手共建基地

从202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启动以来,针对人们对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的担心与疑虑,为用科技数据说话,打破顾虑,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的要求和支持,在省农机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吉林农业大学承担起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监测基地的建设任务。

在两年多时间,他们克种各种困难,自筹经费,披星戴月,寒来暑往,用自己的双手,硬是在废墟和拉圾场上,初步建成吉林省第一个吉林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病虫草监测基地。不但消除了一个化学农药污染、杂草蚊蝇孳生源头,而且形成了一个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设备研发和病虫草预警于一体的保护性耕作监测基地。

三、初心不改,服务黑土地保护

依据基地建设需要,吉林农业大学师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安农机服务总站、德惠农机总站等单位合作,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监测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全面开展病虫害草害监测指导和防控技术指导工作。设计开发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效果长期定位监测网站,设立了病虫播报、技术指导、在线解答等版块,提供技术资料并在线解答农民问题。

开发出保护性耕作监测app,向农民即时提供地温、土壤墒情、土壤氮磷钾含量等信息,为农民开展高产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保护性耕作病虫草监测防治技术交流微信群,为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传递,建设了交流平台。

深入田间第一线扎实开展监测工作。基地兼备实验室检测和野外基地的承载功能,先后完成省农业农村厅的多项监测任务。2022年在疫情严重期,还承担吉林省秸秆还田效果、谷草比及可收集系数监测,按时完成了洮南、九台、永吉、梅河口等九个县(市)的田间监测任务;坚持标准,规范做好大安、长岭和德惠三个县域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监测工作。

四、培养高端人才,推动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监测为载体,培养高端人才。依托保护性耕作科技小院型基地建设,大力培养黑土地保护高端人才。建设科技小院型基地,建设实验室和野外观测点,实现基本的产学研功能,有效地拓展了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功能,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需求。依托保护性耕作监测基地,现已培养本科生9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5名。

推动黑土地保护监测国际化合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开展黑土地保护监测的国际化合作工作,向世界传递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成果与故事。基地团队与利比里亚的卡丁顿大学、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研究所、加纳的联合国开发署非洲病虫害识别管理项目合作,引进国外智力,建设国际化监测基地。基地团队陈日曌教授,受聘为联合国开发署非洲病虫害识别管理项目顾问;同时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大学联成功申报巴基斯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联合建立监测基地,邀请国际智力,开展黑土地保护和病虫害监测研究。中国英文日报发表的讲述吉林农大国际合作保护黑土地的故事,点击量达近亿人次。



取得一批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的监测成果。应邀参加《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生态修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手册》两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取得“保护性耕作玉米田内鳞翅目害虫性诱捕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6个,承担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团队专家先后在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微信直播讲堂、黑土地“梨树模式”论坛、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科技大讲堂,报告交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草监测与防治科研成果。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