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致力温室大棚研发 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冰天雪地里的15°春是这样打造的
隋二龙 侯春强
日期:2023年07月14日 来源:

7月11日,进入“头伏”第一天。

从长春沿省道106出发,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路追随,透着丝丝清凉。

走进农安县烧锅镇新城村七社“棚稼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蓄热节能日光温室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碧绿的藤蔓不断向上伸展腰身,一串串西红柿点缀期间,在优越的环境里惬意生长,向往成熟。

棚膜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十里八村的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活力。

上午9时,村民唐秀珍和几名同村姐妹一起,将刚刚摘下的西红柿进行修整、摆放、称重、装箱,忙碌中带着幸福的微笑。

“我们从温室大棚建成起,一年四季就开始在这干活,主要负责育苗、秧苗修剪、整理和果实采摘,工资按小时结算,一小时15元,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既能照顾家,收入也不少。”对于守家在地就能挣到钱,唐秀珍十分知足。

一亩大棚十亩田。在农业大省吉林,近几年棚膜经济发展迅猛,形式多样的温室大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惯,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曾经是和唐秀珍一样的农民传统生活写照。如今,暖棚蔬菜种植一改农闲时节“猫冬”的旧习俗。

谈及生活的变化,唐秀珍说要感谢吉林省艺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殿奎,是他研发的温室暖棚项目,让我们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

在“棚稼衣”产业基地,陈殿奎正指挥工人切钢材、焊钢架、建钢棚……

谈起现在的成功,陈殿奎感慨万千。之前一直从事建筑领域的工作,收入不菲。2007年,他决定自己创业。

陈殿奎发现,他研发的建筑新材料的边角余料,恰巧可以用作加工温室大棚后墙板。就这样,从建筑领域跨界来到温室大棚领域。

“创业初期那几年赔光了以前的所有积蓄,妻子每月的工资也被我填进去了。但她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我,否则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好在经过了14年的艰辛历程,终于成了。”陈殿奎欣慰地说道,眼神中露出对妻子的无限爱意。

众所周知,温室大棚并不是一个新鲜产物,目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陈殿奎是个实诚人,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他发现传统温室大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于是,走上了边生产边研发的道路。

陈殿奎的研发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他带领研发团队一次次试验,又一次次失败,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想过放弃。

直到2020年,陈殿奎接触到一种新型材料,令他眼前顿时一亮,感觉找到了新型“保温被”研发的切入点。

经过与团队成员反复打磨,一款专利“隔湿透光保温被”成功面世。“样品试用的时候,我发现在棉被覆盖后,大棚里能正常看书,当时兴奋得一夜没合眼。”陈殿奎看似轻描淡写地描述,眼里却透着光。

为了验证保温效果,陈殿奎找到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由专业实验室做对比实验。最终数据显示,陈殿奎研发的这款“隔湿透光保温被”相较传统保温被保温性能提升了整整一倍。

紧接着,陈殿奎又请来长春光机所的相关专家测试透光率,测试结果显示,全谱系光均能通过,其中强光通过率为16%,弱光通过率为30%。透光率的提升,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且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经过不断完善,“隔湿透光保温被”于2021年投入市场,现已被成熟应用。

这个集“会赚钱、会解忧、会呼吸、会增光、会发热、会环保、爱土地”的日光温室,得到了用户广泛追捧。

如何逃离“菜周期”?陈殿奎认为只有让蔬菜生产摆脱季节特别是低温的限制,实现四季全自由生长、错时上市,才能在产业振兴中更好带动村民致富。

2022年,陈殿奎团队研发的“棚稼衣品牌——寒区1号·蓄热节能日光温室”,取得了寒区温室革命性跨越,实现了在零下30℃极寒天气,不用煤电供暖,温室内就能达到零上15℃以上的行业壮举,打破了几十年来一直制约寒区温室发展的温度壁垒,真正实现寒区冬季的零碳反季种植。

通过专利水蓄热系统、专利隔湿透光保温被、专利智慧控制系统、专利通风系统等项技术的实践应用,激活了传统温室里程碑式的迭新换代。

为了让农户减少人力和成本投入,陈殿奎不断为温室大棚添加科技元素。

他设计了一整套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作物生长需要通风,但是冬季一旦通风就会让室内温度过低;不通风,正午时分又会使室内温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陈殿奎说,传统温室大棚很难让通风和温度达到平衡。而自己研制的温室大棚,在棚的最高点加开了一排顶部天窗。智能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一旦室内温度过高,天窗自动打开,室内外空气交换;室温达到设定的适宜温度,所有窗口自动闭合,完美解决了通风和温度难题。

不仅如此,改良后的温室大棚,可以自动收放保温被、自动通风、自动采集温湿度等数据,农户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监控、一键操作、远程控制、精准管理,十分便捷。每一个细微处设计,都体现了陈殿奎的用心用情,真正想到农民心坎上。

“改进后的温室大棚,解决了植物对光、温、气的需求,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除了提高产量,还能实现农产品反季种植、四季生产,赶上市场行情,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寒区农户实现‘春节开园,三倍赚钱’的致富梦。”平时不善言谈的陈殿奎,说起自己的“杰作”滔滔不绝。

温室大棚可以让东北的农户在冬季种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为此,陈殿奎算了一笔账:一栋标准温室大棚面积大概在500-1000平方米,仅一栋大棚作物,就可以创收3-6万元,对于农户来说,这可是看得见的实惠。

2020年,艺道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公司研发新产品“棚稼衣——寒区1号·蓄热节能日光温室”,得到吉林省重大研发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扶持50万元。

研发的脚步不曾停歇。陈殿奎还联合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专家、教授获温室(大棚)领域专利近30项,不断针对行业及客户切实痛点,攻克寒区温室技术壁垒,目前在河北省阜平老香菇工程2000余栋、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项目10栋,我省公主岭稻鱼科技小院养殖稻田虾、松原菜篮子示范基地“水果西红柿”、靖宇蓝莓生产示范基地“绿色蓝莓”、辽源花卉生产基地“四季花卉”、抚松草莓种植项目“生态草莓”等地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出部署,要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作为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的设施农业,对构建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陈殿奎通过温室大棚,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以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提高效益、守好“菜篮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农闲时间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农忙时间,实现了农民“四季有事做、全年有效益”的美好愿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陈殿奎通过他的蓄热节能日光温室,打造出冰天雪地里的15℃春(户外零下30℃,不用供暖,棚内最低零上15℃),由此握住了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