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白山市江源区委始终坚持以服务中心大局、紧密联系青年群体为导向,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 干部来源“多样化”,增添工作“新动能” 构建“4+2+1+N”专职工作力量选拔体系。“4”,即按“三定方案”选优配强4名机关干部;“2”,即突破身份、级别选配挂职、兼职副书记各1名;“1”,即公开选拔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团区委挂职锻炼,任挂职副部长;“N”,即选聘一批优秀团干部任团区委各部(室)兼职副部长。严把政治素质、事业心等核心条件,灵活放开身份、职业、级别等外在条件,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规范选配团区委直属各团委书记、副书记、委员。积极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吸纳大学生参与团的工作,通过社会化选聘,为10个乡镇团委选配41名全日制在读大学生兼职副书记,在寒暑假期间到兼职单位全职开展工作。 工作目标“具体化”,立起改革“风向标” 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层分类制定团组织、团干部考核细则,细化工作目标和要求。探索实施岗位激励、职务职级激励、发展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联合教育部门出台《关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团区委挂职锻炼的通知》,设定工作期限和岗位目标,建立全区团干部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全面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采取现场述职与实地督导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改进团的领导管理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严格落实团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团内请示报告制度,出台《江源区共青团重大请示报告事项条例》,团区委在直属团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考察、配备、管理上履行协管职责。团区委书记每年定期向区委和团市委报告工作。 组织方式“多样化”,提升基层“战斗力” 健全县域团的组织体系。强化机关、镇街、学校等传统领域团的组织覆盖,建立团支部328个,实现应建尽建。摸排县域内规上企业青年数,经统计全区规上企业共有27家,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有7家,均已建立团组织。建立“青年之家”12个,全年开展活动247场、单场平均覆盖15人以上。建立由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团干部、青年骨干为联络员,覆盖全区团员青年、在读大学生等群体的微信群体系,扩大线上青年社群密度。 围绕党政大局和青少年需求,坚持项目化思维,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利用寒暑假期间丰富的大学生返乡资源,成立以返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假期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整合团属公益资源,聚焦济困助学等领域,实施希望工程、圆梦大学、圆梦图书屋等品牌项目。截至目前,惠及人数100余人次,金额达8.5万余元。 组织生活“规范化”,奠定改革“主基调” 常态抓好团员理论武装。召开两次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议,向基层印发工作提示、问题答复等,及时传递工作信号、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团的“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组织全区各团支部开展“三个一”活动,全区各团支部按照要求依次开展“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挺膺担当”4个专题的学习,覆盖率达100%。区直属团委书记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宣讲,各领域共计开展宣讲14次、集中研讨20余次。 加强中学团校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学团课教育指导大纲》,指导学校按照“有课程体系、有培养计划、有师资队伍”标准建设团校,常态抓好团员理论武装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学团前教育、团员发展、团员意识教育等基础团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团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