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喜庆庄稼院,欢乐幸福中国年。2月7日上午,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八届农民“村晚”在二道镇石场村火热拉开大幕。县内书法、摄影爱好者及乡村文艺志愿者齐聚这里,写春联、送祝福、唱大戏,与村民一起载歌载舞喜迎龙年。 热烈欢腾的舞蹈、诙谐幽默的小品、令人捧腹的相声、惟妙惟肖的口技、字正腔圆的二人转、机智风趣的脱口秀等节目,将新时代农民积极乐观的心态、火热质朴的情怀、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儿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伊通县以文化铸魂为根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二道镇农民“村晚”凭借新颖独特的形式、厚重淳朴的气息、地道浓郁的“年味儿”,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村晚”节目形式丰富,村民始终坚持“自编自导、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原则,从第一届开始,每年的“村晚”都会上演超过20个节目,包括二人转、小品、快板、诗朗诵、三句半、双簧、歌曲、舞蹈等,语言类节目基本都是村民自己创作的,比如《都说我们家乡好》《复兴路上的农民说说心里话》等作品紧跟时代步伐,从农村、农民的视角出发,用“大实话”抒发内心想法,歌颂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展现国家发展新成就和家乡的新变化。 “村晚”参与群体广泛,老、中、青、少、幼五代人同登“村晚”舞台,年龄最小的演员仅4岁,年纪最大的近80岁,在一年又一年的筹备和排演过程中,形成了以舞蹈队为主体、以在校大学生为骨干、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演员团体,并创造了以老带新、接续不断的参演人员格局。村民自己搭建的舞台、用松枝布置的背景、用玉米和秸秆摆成的装饰等,都带有东北农村浓浓的“土味儿”,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美感,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使石场村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年味儿”最浓的村。篝火也是“村晚”的一大亮点,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看节目,除了取暖,也表达了对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追求。 “村晚”在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从侧面记录了农村的发展变化。从2016年开始,石场村庙陀腰子屯的路从砂石变成混凝土,文化小广场从无到有、地面从红砖变成混凝土,自来水入户,无线信号覆盖……都被“村晚”用影像记录下来,并在村民原创的节目中展现出来,村民每每回看“村晚”节目时,都感慨家乡发展变化之快、之大。 在历届“村晚”的筹备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提高,很多村民热心公共活动、无私付出,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观,整体文明素质有很大提升,起到凝民心、聚民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