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是童年,朝朝暮暮有童趣。 6月1日,第74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吉林日报小记者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体验农耕文化,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在稻田里放螃蟹、插秧,以地为本、以手为笔,在田埂上书写下最美丽的梦想。
科普,红光村史馆学文化 饮马河西岸,连绵的稻田环绕。得益于优质水源的灌溉,红光村的水稻种植远近闻名,享有“稻村”的美誉。 走进红光村徜徉蓝天、稻田、花草间,美丽风景在眼前,红光村在高标准农田里修建了一座稻田公园,并把这里打造成一处“网红”景点。站在稻田公园观景台上,“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跃然眼前,与稻田诗情画意相呼应。 以科普农耕文化为媒介,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实践意识,了解“吉林大米”的故事,吉林日报小记者首先参观了红光村史馆。
在村史馆一楼,小记者了解红光村的发展史和村庄未来的发展规划及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新路径,诠释国家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收益。 村史馆二楼建有全省第一家稻米产业展馆,从水稻起源、五谷之首、火耕水耨、播种方式、灌溉工具、田间管理、脱粒清选、卢城之稻八个维度探索水稻的历史更迭和变迁,别具科普意义,深受小记者喜爱。 村史馆中,文化浓,贡米历史,源远流长。孩子们化身“小小农耕者”,详细了解水稻的起源、种类、生长过程和发展历史,了解育秧、灌溉、插秧等工序,深受教育。 “没想到水稻经历这么多过程才变成大米,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珍惜粮食。”东师中信校实验学校三年级刘瀚垲说。 “参观红光村史馆给我科普了很多知识,了解了红光村,更了解了农耕文化,许多知识是书本学不到的。”安达小学五年级吴卿扬说。 “作为吉林人,之前对吉林大米了解不多,通过这次学习参观,有了很多收获,为我们省的好大米感到骄傲。”小记者家长解飞说。 “撒下种子,长成秧苗;插下秧苗,结出稻子;稻子成熟,碾成大米……”与农耕相关的有趣故事每天都在红光村稻田里发生。 讲解,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参观完村史馆,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吴宛颐为小记者讲解“一粒米”的由来,通过游戏互动、知识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种子及种植的相关知识。 吴宛颐给小记者们生动地讲解袁隆平爷爷的科研事迹。从小时候的梦想,到辛苦的科研之路,再到项目开花结果最终造福世界……小记者深刻感受了“禾下乘凉梦”的故事,加深了对袁隆平院士伟大精神的感悟。 “从一粒粒种子,到一碗碗大米,在这奇妙的变化之中,又经历了多少步骤?”“种子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通过讲解互动,科普知识,丰富了小记者们的课外知识,让大家了解种子传播、种子来源等基本知识,揭秘种子的发展史,认识种子的重要性以及种子对人类发展的帮助和对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 沉浸在科学的殿堂中,感受着种子的神奇,小记者们认真听讲,认真记录。“种子的力量太伟大了,我也要争做一粒‘好种子’,用努力的汗水让它结出饱满而有价值的‘粮食’!”宽平小学六年级马小冉说。 插秧,体验半日小农人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下田插秧,对于多数小记者和家长来说都是稀罕儿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和家长们欢快地向稻田出发。 在插秧前,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喜阳给小记者们讲解插秧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小朋友们是第一次插秧,轻握秧苗中段插下去,等秧苗扎入土地立稳后才放手,两株秧苗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轻挪步往后走。”赵喜阳边说边示范。 在他的讲解下,小记者们认真地倾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动作,还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这些对于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在掌握了水稻种植的相关知识后,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穿上提前带来的雨鞋,撸起衣袖,化身一个个快乐的小农夫,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来到水稻插秧区——“吉林日报小记者熊猫福田”区。 当看到秧苗时,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说:“它长的好像公园里的小草”“我觉得它好像奶奶种的葱”…… 一入水田,大家立马如放飞的小鸟,泥土、青草、大树、田地,这些只有书本里勾画的景象,立体出现在眼前。 在希望的稻田里,伴着绵绵细雨,小记者们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插入稻田中,对于第一次插秧的他们来说,真不容易。 埋头、弯腰、插秧,尽管动作不熟练,但每个小记者的脸上都写满了认真和专注。大家躬身嫩绿新田里,脚踩松软厚实的泥土,拔秧苗、插秧苗,即使行走得摇摇摆摆,甚至摔倒在水中,泥土满身他们也将秧苗种下,期待秋天的丰收硕果。
“你负责这一排,我种这边的水田。”“加油,这里快插好啦……”小记者们一步一个脚印,身前的秧苗稳稳扎下根,秧苗从稀疏到茂密、从凌乱到有序,一株株扎入水中,昂首挺立,嫩绿的叶子迎风舒展,小记者的脸上也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从书本到实践,让小记者们切身感受劳动价值、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作的快乐,也让大家收获了一个别样的“六一”儿童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深深感受到这首诗的含义。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一年级刘笑言说:“这次活动太有意义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付出。”安达小学五年级吴卿扬深有感触地说。 “今天非常开心,因为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插秧、放螃蟹,感受大自然。”东北师大二附小一年级孙航说。 生活即教育,自然即课堂。美丽的田园景色、丰富的活动内容,小记者们不仅亲身感受到最真实的大自然,体验到回归原始的农耕乐趣,也让家长和孩子在劳动的辛苦和游戏喜悦中实现了家庭教育“双成长”。 家长解飞说,让孩子体验“粒粒皆辛苦”,感受土地对人们的馈赠,学习农耕文化,结识更多好朋友,是参加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家长马天暘说,带小朋友们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让他们体验下田插秧,体验到劳动的不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最适合和自然相拥的季节,吉林日报小记者“化身”小农夫,在实践中学到不少农业知识,感受到农业技术的进步,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