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意浓,乾安县让字镇珠字村的温室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该村通过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以特色种植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走进村民高大彪承包的温室大棚,红彤彤的草莓柿子和水果柿子挂满枝头,清香扑鼻。这些采用进口种子培育的优质品种,凭借高糖度、耐低温的特性,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现在每斤售价达15元,前段时间比这还要高。我们预计一栋棚产量约4000斤,年产值能达到18万元。”高大彪告诉记者,“去年,白城那边有园区卖到50多元一斤,我们这口感也不差,根本不愁卖!”高大彪信心满满。 村党支部书记华树刚告诉记者,另一栋温室大棚则专注培育茄苗和花苗,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此外,村里4栋日光大棚去年种植的葡萄也结果了,口感很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今年葡萄也将迎来丰果期,预计产量和收益将大幅提升。 在珠字村,曾经闲置的房前屋后空地,如今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小田园”。鲜食玉米等作物不但丰富了村民自家餐桌,还带来额外经济收益。华树刚说:“我们村共有脱贫户37户59人,监测户2户4人发展庭院种植黏玉米。同时,村里购置了2500只鸡雏发放给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村民徐殿发告诉记者“这些年,镇里、村里都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县里还有补贴,上边帮着农民想办法,我们还有啥后顾之忧?”徐殿发说,他去年利用庭院经济种植黏苞米再加上政府补助,收入增加了将近4000元。” 珠字村的种植技术凸显绿色理念。大棚内全程使用农家肥、微生物菌肥和黄豆有机肥,杜绝化肥农药,确保果品安全健康。“糖尿病患者都能放心吃!”高大彪介绍,这种柿子含糖量高达13-14度,却对血糖影响极小,成为健康水果的新选择。先进的棚膜技术也为抗寒增产保驾护航。通过精准控温,即使在零下低温环境下,棚内温度仍可维持在0℃以上,保障作物安全越冬。珠字村依托乾安县政府的政策扶持,将庭院经济与棚膜种植深度融合。县政府不仅提供资金补贴,还组织农业专家下乡指导技术,设立服务热线解决种植难题,为村民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扫清障碍。 谈到未来发展,珠字村党支部书记华树刚表示,下一步将扩大棚膜种植规模,引入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建立稳定产销链。同时联系相关企业,提升庭院作物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再有新突破。 如今的珠字村,棚膜产业与庭院经济双轮驱动,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未来,随着品种优化和产业链延伸,这颗“塞北果蔬明珠”将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初审:郭小宇 复审:石巍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