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蟹肥米贵任“横行”
——从我省稻田养蟹实践看绿色产业转型
日期:2016年12月16日 来源:

12.jpg



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越来越直观,不但要通过摄像头看,还要亲眼看看。这既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也是绿色发展对结构调整的新需求。图为专为消费者设置的参观长廊。



广阔的田间,纵横的沟塘,由养殖水产品,除草除虫,增产增效,减少稻田化肥农药施用量……稻田综合种养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互补,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产业发展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


只要有阳光,只要有土地,只要有恒心,生态真的可以变成资本。


今秋全省近20万亩稻田通过稻田养螃蟹、泥鳅和小龙虾,稻农收入实现翻一番。


今年全省稻田养殖鱼蟹总产量达到394万斤,总产值3352万元,稻米提质提价成效明显,直接增收就达10亿元。


利用传统稻田的综合种养,嫁接到新型经营主体上,由他们示范、辐射、带动,进而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稻儿香蟹儿肥

念“蟹”经促稻米增值


平衡生态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稳粮,促渔,增效,是进一步开发稻田资源,令水稻增产,提升稻米质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主导途径。


“过去主要是通过稻田中的水产品获利,现在则是通过养蟹让稻米增值。”据永吉县大富人家米业公司贺长兴介绍,我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没有综合种养这个名词,多是稻田养蟹、稻田养鱼。打去年起贺长兴在有机稻田地里养蟹,没想到蟹田米因此而被抢购。今年蟹稻田扩大到450亩,稻田和蟹均获丰收。


“已经翻了多少倍了,正常大米每斤3元,今秋的精选新米卖到99元一斤。”由于养蟹,他1公顷地多增收了1000多元。贺长兴说:“河蟹每斤40元,这弥补了精选米损失。最主要的是螃蟹既可在本地销售,又可被辽宁等地的客户大量回收。”


尝到“蟹”肥米贵,大富之后还要带富。稻田蟹产生效益后,贺长兴开始谋划未来:“下一步要带动更多稻农养蟹,依靠我们的销售渠道,每斤蟹田米可比普通米多增收1元。”“既通过‘米过分赛黄金’增收,又能靠尝新米、品河蟹,增加服务内容。”贺长兴信心十足。


发“蟹”财一靠好资源,二靠会念“蟹”经。参加工作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刘洪健就到镇赉、大安等地蹲点搞稻田蟹,如今已是第4个年头了。这天,培训稻农稻田养蟹刚结束,他就开始走访米业公司和水稻种植合作社,他要依靠规模种植基地搞种养示范带动,做强蟹经济。


“只要有成型的种养模式建立起来,就等同于栽下梧桐树,便会引来客商这群金凤凰,到此抓蟹,从而促使蟹田经营逐渐扩大。这就是成熟的养蟹经验。”刘洪健说,趁农闲时节,他们组织稻农参加水产培训班,提高稻农技术水平,了解河蟹习性和稻田养蟹前景。


“其实这是稻农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而这把钥匙需要有人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扶持和帮助他们逐渐壮大。”刘洪健说,于是一批又一批培训如期举行。专家讲解,推广站人员自己先蹲在某地搞试验,远赴产地进蟹苗,走进基地指导养殖,然后再精心呵护,一点点让蟹在田里成长……往往上一年的推广成绩,最能打动经营者。


田间创新经验

 让品牌凸显“效应”


让我省稻田蟹卖出好价钱,有技术、会管理、见识广的经纪人起到重要作用。他们联系客商,把省内稻田蟹推销到深圳等地,优质稻田蟹每盒卖到298元。而被盘锦客商批量收走的地头价是每斤母蟹40元。即便是地头收购,也让蟹农收益可观。


打造我省稻田蟹品牌,正逢其时。刘洪健他们每到一地,除了指导田埂改建要符合用于稻田养殖的河蟹习性外,特别传授稻田蟹后期增肥技术,还把销售能人介绍给种养户,帮他们减少中间环节上市,并创出自己品牌。


重视品牌效应,得益于我省部分稻农在经营模式上的转变,由一家一户的松散型经营模式,逐步向合作社的方向转变,“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养模式正被广泛推广。


四平灌区的经营者开始是自己家种稻养蟹,现在他们带动农户发展。加入合作社的社员,稻米由合作社全部高于市场价回收,因而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镇赉县部分稻农把鱼池改稻田,摸索出鱼塘蟹田稻的新模式。今年养殖成功后,他们纷纷加大改蟹田稻进度,影响带动了周围众多经营户,采用“一稻两吃”种养殖模式增收。


目前全省共建立镇赉、东辽、公主岭、柳河一县八区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3000多亩。其中二垄双行模式稻田养蟹的关键技术,以及肥田散养模式,破解了养殖难题。今年,我省首次开展规模化扣蟹养殖和越冬实验,示范推广面积4000亩,扣蟹亩产达到75斤。扣蟹的养殖在我省已经获得成功。


提升稻米品质

“种养+”领跑生态高效益


我省有1200多万亩水田,除了东部的稻田,保守估算有400万亩适合稻田养蟹,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稻田种养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推新技术,我省也连续多年被农业部列为稻鱼种养13个示范省之一。今年稻鱼种养,被纳入我省一号文件和全省渔业“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各级政府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适宜地区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同时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稻鱼种养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导稻农实施稻鱼种养综合技术。


目前,全省各级推广站主要是与米业公司,开展多个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合作公司想提高稻米品质,主要看中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的结构,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展稻米绿色有机认证,实现米提价、蟹增值。因此,稻田养鱼蟹已得到稻农的高度认可,先后涌现出镇赉万亩稻田养鱼种养模式,还有东辽、梅河口有机米模式,通过有机认证的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价格的2倍以上。


我省加快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通过督导检查、蹲点,发放材料和开展培训,每年都在各地开展稻田种养综合技术培训班。自2014年起,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3000亩示范面积基础上,计划在未来3年每年示范面积在2万亩以上。为此他们将在吉林、白城、松原、辽源等适宜地区建设规模示范区,实现年均每亩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增收千元以上,逐步打造形成西部、中部、东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稻田种养示范带。


明年,全省推广面积预计超过20万亩,“十三五”末达到50万亩。这将对我省稻田改良土壤,改善水质环境,开展生态健康高效种养模式,实现稻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为今秋稻田蟹种养殖基地内,未收获便被预定一空的稻米。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