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把长白山下“美人松故乡”打造成体制机制新、环境景区化、安全保障佳、发展后劲足、生态文化好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秉持“两山”理念,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在保护和开发的各项事业中,池北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任何开发服从于保护,以合理开发促进有效保护”的理念,始终把保护好长白山自然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前提和现实依托,呵护青山绿水,珍惜一草一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积极优化生态保护空间体系,全力推进“生态优先”的体制机制,将其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池北区已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脉连接发展,让人类融入自然”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池北区先后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 坚持“三化”路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池北区控规面积116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辖区和周边有5A级景区长白山、4A级景区二道白河镇景区、4A级景区峡谷浮石林和国际狩猎场,以及每年500多万名国内外游客的丰富旅游资源。 基于“生态”和“保护”两大主线,多年来,池北区确立了“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前提,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引领,以文化和特色生态资源产业为两翼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更是秉持“旅游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的发展路线,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突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以“一心两核、两轴双园、五岸九区”的城镇功能格局为抓手,陆续打响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护战”“净土攻坚战”和“动物入城推进战”“城市管理持久战”五个生态战役,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名镇和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进程。如今,池北区的“阳光”“空气”“森林”成为长白山的“新三宝”。主城区百公里推行“慢城、慢行、慢生活”生活理念的慢行步道,串联起“东北亚植物园”“碱水河湿地公园”“森工文化园”“河洛文化园”“天池古街”“天福名街”“牡丹园”和“美人松雕塑园”,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美人松林边和二道白河两岸已成为长白山居民和中华秋沙鸭、梅花鹿等动植物生态共享、和谐共处的“水清、河清、天蓝、地绿、宜居”的具有东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东北亚首屈一指的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丰富“五城联创”“池北模式”打造长白山两张名片 多年来,精心打造“生态”和“文化”两张名片的长白山,以池北区为中心,连续多年举办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T20国际旅游名镇年会,邀请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学者、专家和保护组织代表齐聚长白山共商生态保护大计,进一步深化了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一方面旨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池北区坚持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护薇行动”“护蛙行动”“反盗采盗猎行动”等生态宣传、生态保护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动员辖区社会公众自觉做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参与者,全区已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良好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在池北区早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生态文明也在池北区结出硕果:将城区、景区、功能区和山区、林区、保护区发展理念有机融合,推动池北特色的“五城联创”一体化模式:通过改造二道白河的河岸湖堤,融合园林特色,推进“森林城”建设;通过保护救助野生动物,推动动物入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推进“生态城”建设;围绕“长白松自然保护区”建成69公里双向城市自行车和慢行步道,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和慢行优先的生活方式,成功推进“国际慢城”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因山而建、因水而设、因势而为,打造池北区32景,创建“旅游城”“4A级景区”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智慧池北”和“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雕塑公园建设,深挖“金代长白山神庙”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城”。 天然天成,尚德尚美,创业创新,自立自强。“长白山精神”正是基于生态、绿色“天然天成”的自然禀赋,指引着池北区在全力释放生态城市发展潜力、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区域综合发展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智慧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