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乡网讯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同样拥有它特有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模式。6月10日,吉林省阳光工程办公室遴选的34名青年农场主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结束了北京培训班5天的全部培训课程,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 此次培训班聘请了北京农职院的朱启酒教授和耿乔科讲师。朱教授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梳理了我国和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阐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剖析了都市休闲农业与传统种养业的内涵,分析了农业风险与机遇的关系,并提出新颖的项目理念: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生命以及示范作用,同时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观点,即要有好项目,要有好产品,更要有好道德,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国家政策、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经营理念、打造品牌、精诚合作、学会宣传以及做好带头人,还建议做农业要与科研院校对接,做好品质,做好宣传。 北京农职院教授的讲座深深吸引在座的每一名学员。 而耿乔科讲师的互联网+农业电商的知识讲座,详尽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现行的营销模式,即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更要注重线下体验式的服务,走进社区,由点到面成熟后呈线性铺开进行品牌沉淀。农产品如何进行品牌建设,如何利用线上渠道打通产业链,营销体系管理体系如何科学建立,使学员们把整个农业从宏观到微观、过去到未来、横向到纵向有了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参观及现场教学选择了书平绿圃的套种采摘,碧海园的农业观光,绿蜻蜓的亲子体验,草根堂的药材套种和药膳开发,卢西园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和无土栽培。五个基地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房山书平绿圃合作社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200亩,分东西两个园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一家食用菌、果蔬种植和特种养殖为主体,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为辅助的农业观光企业。进入书平绿圃,入眼的是多样的果树,可根据果品的成熟时间不同,满足不同时间段的瓜果采摘。还有在林下种植食用菌、紫叶苜蓿、野玫瑰,均令人耳目一新。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将采摘下来的玫瑰花瓣加工制作成玫瑰花饼供游客食用。园区内还开设有农耕文化展厅、亲子游乐场等设施。 “绿蜻蜓”周总为学员讲解农场运行模式。 北京碧海园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占地1060亩。拥有四个种植基地,总投资1.2亿元,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日光温室130栋,连栋日光温室2座,育苗室1座,并配有会议、餐饮、住宿等设施,已成为农民实训基地。碧海园棚室基地中有多种南方水果,种植区内还有紫薯、紫色马铃薯、枸杞等特色种植作物。连栋的日光温室内打造了集娱乐、观赏、餐饮与一体的休闲活动区,同时也注重农耕文化与孩童教育的理念。 北京绿蜻蜓果香(家庭)农场以社区支持农业为经营模式。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占地160亩。主要经营私家菜园、蔬菜配送、青少年儿童农业体验基地。绿蜻蜓的私家菜园理念极具特色,将30平方米的面积进行等距规划,然后以1800元的价格租赁给消费群体,并提供收费托管服务,农场获得丰厚收益,满足了城市人的农耕体验,孩子们有了玩耍的场地,也体会到了农耕的辛苦。 学员们参观芦西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时,园区技术员在讲解。 北京草根堂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经营土地2000余亩,其中230亩绿化苗圃园,18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70余亩林下景观。活动项目包括:中草药科普、餐饮娱乐、农耕体验、青少年户外拓展等。草根堂种植区里拥有多种药材,相间套种,室外餐厅置于林间,顾客可随手采摘到可食用的药材,由厨师加工烧制成药膳。 卢西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种植面积1200亩,建有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冷库加工车间、初加工厂房、检测室等配套设施。园区种植黄瓜、西红柿、番茄等20余种果蔬。深挖农耕文化,开展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科技实践、采摘垂钓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休闲农业文化氛围。其标准化的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值得借鉴。 北京草根堂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讲解员给学员介绍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 虽然五个休闲农业基地都极具特色,但是它们也具有相似点:均以观光旅游为主,接待城区游客;基本采用农艺最新技术,生产高标准;开始“私人订制”体验式农业旅游模式;要产量更要品质。 此次京城游学,使全体学员认识到“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准确定义。尤其是了解农业的发展前景,奠定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让学员们感到在农业领域一样大有可为。 此次培训学到的经验是:在生产方面,要注重品质,提高生产标准,提高自己农场的生产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模式,优化生产方式;尽量发展循环农业,使资源能够合理利用,优势利导,良性循环。在经营销售方面,提倡适度经营,不可完全模仿其他地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区别开与其他地区的社会环境与消费理念;逐渐转向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进行合理的适度调整;销售过程中应不急躁,由点到面,待成熟后呈线性铺开,维护好品牌形象,进行品牌沉淀。应集中自己产业优势,在自身弱项上与其他互补方合作,实现共赢。 学员们参观碧海园有机小番茄。 几天的学习收获颇丰,青年农场主们纷纷表示要活用技术与策略,发展自己,带动吉林。 来自蛟河市的学员孙东方,是一名1989年出生在大山里的农村青年,大专毕业后就开始进入农业领域探索,创业失败回到家乡开始第二次创业,根据当地地域条件政策导向发展特色经济林大果榛子产业、林下山野菜种植,发起组建了合作社。创业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农业有学问、农业不简单。 本期学员浙大毕业生梁伟在芦西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东丰县学员王深霖表示,通过这次学习知道了要发展好自己的农场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要充分依托本地的地理资源和人脉资源,合理地、循序渐进地发展。 浙江大学毕业的吉林市农场主、返乡创业大学生梁伟在参观了五个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后十分感慨:“我看到了创新的力量和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更快地推进步伐。创新,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在现在产业和技术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理念。比如,不断调整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模式,有新颖的建设主题,以及另辟蹊径的销售方案等。” 学员们共同祝愿:在未来的日子里,稳固发展,开拓创新,在各自的生产生活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