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乾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以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的态度和决心,凝聚工作合力,集中财力物力,开展全面整治,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等10多个文件,建立起“村实施、乡管理、县考核、城乡统筹、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保障措施和考核标准。 来字村村容整洁 打造亮点,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10个乡级垃圾转运站和164个村级垃圾收集站,购置各种垃圾转运车辆52台,每个垃圾转运站配置有垃圾压缩、除尘、除臭清洗等工艺设备,共计110台(套)。为1.4万农户配置了果皮箱。各村(屯)按50户配置一名保洁员标准,全县共雇用保洁员1100名。全县日处理垃圾能力最高可达310吨。10座农村乡镇垃圾转运站,2016年9月通过省环保厅的环境保护验收,2017年6月即全部投入使用,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村屯。 目前,全县农村垃圾处理过程:农户把自家垃圾投放到果皮箱,村保洁员用垃圾收集车运至村垃圾收集站,乡镇再用专用车辆把垃圾从村收集站运至乡转运站,在转运站对垃圾进行分类、压缩等工序,然后运至乾安县垃圾处理场,再转运至松原鑫祥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理。 精准发力,全面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牲畜不出村,农村人居环境永远得不到根治,这是乾安县广大干部群众共识。2019年以来,乾安县委、县政府把牲畜出村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头等大事,下决心去掉这块“心病”。县级领导靠前指挥,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合力推动工作落实。 积极推动,广泛动员。通过媒体公开播放《关于在全县开展牲畜出村的通告》,制发《致养殖户朋友的一封信》;各行政村将牲畜出村纳入“六步工作法”,将相关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入户发放《牲畜出村养殖告知书》等,营造了广泛支持、主动参与的浓厚氛围。 海字村村路干净平坦 排忧解难,扶持发展。为确保养殖户出得去、安得下、不返流,本着“地类允许、环保合规、就近安置、提倡多村联建”的原则,经多部门联合研判,全县103个牧业小区纳入规划。同时,县、乡、村分级承担,解决公共设施建设。县财政投资3800余万元,新上高低压线路313公里,安装变电台131个;乡镇投资1000万元,修筑土石路230公里;行政村为入驻的养殖户每户新打4寸小井一眼。同时,为出屯养殖户协调两年贷款贴息支持,缓解资金负担。 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林草局、水利局等县直部门,配合乡(镇、场、园区),在畜牧小区选址、规划设计、环保、防疫等方面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农电部门在电力设计、施工、供电方面给予支持;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在牲畜出屯工作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依法依规帮助乡村两级开展工作。对于不按要求迁移出村屯的养殖户,县、乡、村三级将依据《环保法》《动物防疫法》《村民组织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给予相应处罚,并将牲畜强制迁移出村。 目前,全县7530户、63%的养殖户搬进了崭新的牧业小区,实行标准化养殖管理,村屯环境、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牲畜出屯行动,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认可,并在7月14日双辽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海字村村民在文化长廊度过愉快的休闲时光 乾安县按照“面上干净、线上美丽、点上精彩”的要求,围绕国省干道打造T型精品路线,将涉及的8个乡(镇、场)、55个行政村、70个自然屯全域进行推进整治的同时,重点在线上打造了3个精品村屯。 让字镇有字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富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协调资金建设“民俗村”工程,大力发展以田园生态、野外垂钓、特色餐饮、民俗演艺、休闲农庄、采摘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乡村旅游景观。同时,依托“民俗村”工程,村内新修建占地30万平方米的四季采摘园、灯光隧道、带状公园、绿化长廊、民宿文化展示广场等人文景观,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大遐畜牧场推字分场投资2200余万元,重点打造以“羊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设计规划了三羊开泰广场、乡村记录博物馆、灯光隧道、演艺广场、垂钓园、党建文化广场、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空闲地绿化美化亮化、主题大门、农家饭庄、稻田公园、围墙道路改造等12个版块的建设内容。 道字村文化墙内容丰富 打造乾安镇唐字村教育文化小镇。重点打造“五场”即孔子广场、党建广场、廉政广场、司法广场和演绎广场;“三园”即古典文化主题烧烤园、艺术传承园和儿童乐园;“两场”即水上游乐场和CS竞技场;“两馆”为文化教育博物馆和地震科普馆;“两基地”为教育实验基地和校园文化基地,逐步将唐字村打造成学、教、游、玩为一体,集休闲度假、科普体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旅新型结合文化村。 夜幕下的岁字村文化小广场 加大投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资金承担模式,主动整合部门资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目前累计投入整治资金4亿元。其中,利用上级政策资金2.8亿元,县乡村三级投入1.2亿元,同时,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并严格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