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瘟、眉目斑,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在我国水稻产区普遍发生,轻者可造成叶鞘和叶片提早枯死,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使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全株腐烂,使水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严重降低水稻产量。 病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乳熟期病情下降。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后期病斑中部呈枯白色或灰褐色,湿度大为深灰色,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重病叶鞘常致其上部叶片发黄枯死。叶片发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暗褐,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严重时影响稻穗,穗颈、穗轴、颖壳等部位,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也出现较多秕谷,千粒重下降。阴雨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附着于组织表面或邻近稻株之间,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成为下一季初侵染来源。 防治方法 清除菌源。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上年纹枯病发生的水稻地块,要在春季稻田翻耕灌水耙地时,用细纱网或布网等工具打捞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毁;防止病稻草或未腐熟的病草还田。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群体通透性。根据水稻生育时期、土壤特点等,合理灌排,避免长期深灌造成的高湿环境。提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科学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晚施氮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 药剂防治。水稻分蘖末期为防治关键期,穴发病率5%或拔节至孕穗期发病率达10-15%,及时施药。目前市场上可选药剂有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己唑醇、氟环唑、噻呋酰胺、申嗪霉素、多抗霉素、井冈·蜡芽菌、肟菌酯·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注意在发病初期,对照标签上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施用,喷雾时要把药液喷到稻株下部,一般需连续用药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