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建设和美乡村 打造“梅河样板”
——梅河口市高质高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吴连祥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来源: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全力做好“四新”文章。这是梅河口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高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探索。近日,吉林省东部片区美丽乡村建设观摩培训会在该市召开,与会人员对他们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实施规划引领,构建乡村建设新格局

近年来,梅河口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梅河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工作基础,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建立“三级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户”攻坚行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与农户结对子。与高校共建“吉乡农创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校地合作、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统筹城乡规划。编制《梅河口市乡村建设行动五年规划》,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端发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梅河样板”。

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赛马”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运用“五化”工作法抓落实,实现工作任务清单化、进度图表化,通过“比、晾、晒”让各乡镇进一步看清位置、找准差距,并将“赛马”成绩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推动产业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因此,梅河口市结合市域实际,实施了农村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制定《梅河口市农业产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依托“4+3”主导产业,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镇村“双百”“双二百”工程。2022年,全市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41元,位居全省第一。

加快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以镇村集体和包保部门规模化种植为示范引领,带动农户参与种植,精选种植品种,实现头茬和二茬菜有效衔接。打通仓储物流各流通环节,为各乡镇配备冷链物流车,修建仓储窖,从田地到餐桌“一站式”运输。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镇村集体引领、农户参与等模式,带动镇村集体和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全力推进总投资32亿元皓月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建设,新建镇村集体牛场80个、16万平方米,带动农户2000余户,肉牛养殖量同比增长52.1%。

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市乡成立工农商国有公司,采取“公司+镇+村+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抱团合作、收益共享,统筹镇村各类资源,寻找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强完善基础,提升人居环境新面貌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梅河口市紧紧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手棋”,在全省率先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和美乡村。

开展“五大革命”。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拆乱、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对照“九有六无”标准,指导农户做好园子、院子、屋子、房子、车子、票子文章。以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造、柴草垛搬迁为重点,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共打造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40个、“千村美丽”村74个、市级美丽村屯150个。

落实“三个一”制度。坚持一月一例会、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点评,对排名前三位的乡镇予以奖励,对后三位的乡镇进行约谈并实地督导。

注重“建管并重”。从制度、队伍、经费等环节入手,制定管护办法,压实镇村主体责任,组建乡村保洁队伍,市财政每年列资2000万元,实现垃圾清运城乡一体化。

坚持共建共享,书写乡村治理新篇章

乡村治,天下安。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梅河口市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积极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扩大基层治理“广度”。推行“梅好积分”制度,将乡村治理、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等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提高基层治理“强度”。303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尚。

提升基层治理“温度”。通过“挖掘一批新乡贤,规范一个村规民约,整理一批家风家训,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工作法,营造文明乡风。以文化活动为主线,组织送戏下乡演出300余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0
责任编辑:孙键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