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丹
到达苏州的第二天的早上,大姨就扎起围裙在厨房忙碌起来。我走到近前,只见灶台上摆着一盆肉馅和一大碗搅匀的鸡蛋液。我好奇地问:“大姨,您要做什么呀?”大姨说:“我在做蛋饺,过年的时候放到火锅里,或者做汤吃。”
蛋饺,是以鲜虾、猪肉或者牛羊肉为馅料,用蛋皮包制而成的一种美食。口味鲜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大姨拿出一把大圆勺子,拧开煤气调至微火,勺子里抹上少许食用油,再将适量的鸡蛋液倒入勺子里,一边轻轻摇晃勺子,一边慢慢加热,待到摇出一个又圆又大,薄薄的蛋皮来,夹入肉馅,最后用筷子把蛋皮夹起并且轻轻按下,一个完美的蛋饺就诞生了。
我以前在家里尝试过做蛋饺,但总不成功,不是饺皮厚了,就是漏了,看见大姨做的得心应手,我也跃跃欲试。大姨并不嫌我笨,笑呵呵地让我站在她身旁,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我拿着那把硕大的勺子,大姨给我填蛋液,我学着大姨的样子,轻轻地摇晃着勺子,等到蛋皮成型时,大姨负责夹入肉馅,再用筷子按下蛋饺皮。刚开始我还有些踌躇,这么一盆肉馅啥时能做完?因为看似简单的蛋饺,制作时非常费时费神,实在考验一个人的细心和耐力。不一会儿,我越做越娴熟,大姨也夸我越做越好了,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做蛋饺,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任务。
蛋饺被心灵手巧的大姨花式地摆在了一个大鱼盘子里,金灿灿的像太阳,像元宝,带着几分喜庆横空出世了。大姨把包好的蛋饺,放在锅里蒸了半天,“丹丹,今天幸亏你帮我才这么快做完蛋饺。”
阴历二十九上午,九十岁的大姨父给我和大姨在网上约了辆滴滴打车,去小表姐家提前吃年夜饭。大姨带了一些菜和蛋饺,小表姐和姐夫在家忙活准备了很多菜。
傍晚时分,大家纷纷赶来,大姨父,大哥一家,大表姐一家,欢欢喜喜好不热闹。
小表姐夫放下了大圆桌,色味俱佳荤素搭配的菜品陆续地摆在桌子上,中间摆放了一个大电火锅,里面已经放好了各种食材。全家人纷纷入座,推杯换盏大快朵颐,繁多的菜品中,唯有火锅最受欢迎。
吃鸡肉火锅是苏州过年的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新宰杀的土鸡用砂锅小火熬熟,放凉,剁块,鸡汤和鸡肉是做火锅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再加入各种食材,肉圆团团圆圆,粉丝长长久久,蛋饺象征着元宝,竹笋代表节节高,黄豆芽代表如意。再加些个人喜欢的小青菜,一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火锅,就闪亮登场了。
渐渐地,空气中氤氲着一股轻薄暖和的气息,大表姐说,“妈妈做的蛋饺又新鲜又美味。”听了她的话,我感慨万分,八十四岁的老妈妈身心健康,九十岁的老父亲精神矍铄,老两口生活简单质朴自力更生,从来不给儿女找麻烦。
作家席慕蓉曾无奈又感慨地说:“无论如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种种恩怨与牵绊是永远也理不出头绪来的了。”这一枚小小的蛋饺,何尝不是妈妈对儿女无私的爱和心心念念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