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0日
首页
第05版:专家热线

农民售粮的“加法”与“减法”

□农产品价格分析预测专家 梁琦

农民年年售粮,总是关注啥时候涨价,能涨多少?关于售粮,不要只算价格上涨的“加法”,还要注意到粮食保管不当坏粮造成损失的“减法”。“加法”能多赚钱,“减法”会带来损失,实际上这两者存在辩证关系。

农民忙活一年,都想多收入。但每家情况不同,一概“猜价格、赌行情”等待上涨,并不可取。在农村田间庭院,每年都有因坏粮造成损失的情况。前几天,公主岭市某合作社理事长咨询玉米行情咋样?他准备12月份售粮。我问他有多少玉米,咋存放的?他告诉我有300万斤,“地趴”式存放。正好那几天公主岭市一直在下雨。这么大的量,根本没法苫盖,上边浇着雨,地也没封冻,玉米的品种肯定繁多,水分差异在5-6个,湿度大了,轻则底层玉米会出现生芽,重则发生霉变。我告诉他,现在是价格上扬的时候,是售粮的最好时机,这么大的量,保管有风险,不能等待,涨不涨价还是未知数。应该卖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余下的用铲车翻晒,首先保证粮食安全,其次是等待价格,再次也要资金回笼。

今年7月,我去桦甸市为高素质农民讲课,了解到桦郊乡某农民,他的70万斤玉米在每斤1.42元时没有出售,非要等到每斤1.7-1.8元时再出售,结果春耕过后,玉米价格降到每斤1.3元左右,更是不认可,索性就不卖了。就是这个地方,有的农民玉米存放了三年没有出售,基本失去商品性了。新粮下来了,陈粮还有市场吗?存放时间越久,粮食质量下降,赔的就越多,这就是“减法”。

农民售粮的兴奋点总是关注涨价信息,很少关注储粮、售粮环节中“加减法”的辩证关系。市场瞬息万变,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要顺应市场规律,因地、因粮、因量、因人制宜,科学规划好储粮、售粮时间。信息来源越多,越要辨别信息发布者的真正意图,要量力而行,算好“加法”,审时度势,规避“减法”,才能成为市场的赢家。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