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涛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实习生 宋明欣
年初以来,东辽县两新工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在两新领域深入开展“强基赋能促优化”活动,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红细胞”,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年初以来,东辽县两新工委开展了“红色堡垒强基”活动,按照“五个清”要求,开展集中实地摸排,坚持“点线面”结合抓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两个覆盖”,截至目前,走访企业135户,解决各类问题56项。“点”上抓好单独组建,对组织健全,党建基础好的两新组织,落实“火种计划”、寻找“口袋党员”等举措,新成立汽车双创中心和宏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两个独立党支部;“线”上抓好联合和派出组建,对暂不具备建立独立党支部条件的两新组织,按照行业相关、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或成立派出党支部,已成立联合党支部12 个,覆盖两新组织71户,派驻党支部6个,覆盖两新组织19 户;“面”上抓好区域统建和党工共建。对两新组织相对集中的社区、商圈等重点区域,打破行业界限,成立商圈党组织两个,覆盖两新组织35户。
组建“服务团”,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开展“赋能发展强企”活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组建“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人力服务”“财税服务”和“产品推介服务”5个服务团,采取上门服务与“一站式”受理相结合的方式,为两新组织把脉问诊,靶向施策。目前,“法律服务团”已开展法治宣传服务4次,服务企业60余家。县邮储银行开展了“党建+金融”助企服务,推出“红邮贷”“红助贷”等金融产品,与10余家企业达成贷款意向,总额达4350余万元;县人社局开展了“助企开工送工返岗”专项活动,为18家规上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县开发区党工委开展了“筑巢引凤”活动,用活双创中心和汽车产业园两个“红色孵化器”,为11户入驻企业提供厂房12万平方米。
优化“软环境”,厚植市场发展沃土。协调两新工委成员单位,推出务实高效服务“硬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增效。县政数局打造快捷高效政务环境,推行“首席事务代表制”“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办理时限。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由过去3.03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累计缩短审批时限32个工作日;县工信局开展“校企结对促发展”活动,促成汽车改装公司与吉林大学达成移动核酸检测车合作项目;县发改局积极为企业申报科研创新项目,使鑫辉药业公司创新中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县人社局开展了“落实社会保险助企纾困行动”,为全县80余户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48万元;县税务局开展了“税惠千万家,共建现代化”税收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企业办税流程,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