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范围
“配方肥+秸秆碎混还田”玉米绿色施肥技术模式适用于温度较低、降水量大的东部丘陵、山区,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低洼冷凉田块,尤其是在春季土壤散墒缓慢、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
技术措施
为了解决土壤冷凉、播种进度缓慢、农民种植玉米化肥施用量较大、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配方肥+秸秆碎混还田”玉米绿色施肥技术模式结合配方肥推广、耕作栽培、养分调控等技术优化集成,构建东部半湿润区“配方肥+秸秆碎混还田”玉米绿色施肥技术模式,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等目的。
秋收时应用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再进行秸秆二次粉碎,均匀抛撒地表,玉米留茬高度小于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使用专用秸秆耙混或碎混机械作业,实现秸秆与土壤混拌,要求作业深度20厘米左右,做到无重耕、无漏耕。耙后及时起垄作业,适时重镇压,达到可播种状态。春季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
技术效果
增温、散墒,保证苗期群体质量。降低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数量。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结合旋耕、重镇压等技术措施,农机农艺相结合,构建“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型耕层结构,实现行间土壤容重每立方厘米1.05克左右,苗带土壤容重每立方厘米1.27克左右。苗带上层土壤水分提高4个百分点,春季全耕层土壤气相>40%,雨季全耕层土壤气相20-35%。
实施“配方肥+秸秆碎混还田”玉米绿色施肥技术模式,可实现增产10%,每公顷增收1000元,西部地区结合滴灌,可实现增产40%以上,公顷增收超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