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
李先生是位网店店主,日常在网络平台上售卖农副产品,寄快递是他的日常。2022年4月,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说李先生所寄的货物属于违禁品,并准确报出了李先生的姓名、电话及身份证等信息。挂下电话后,李先生心生疑惑,自己寄递的包裹内装的都是农副产品,此前也从未发生过快递被拦截的情况。
接下来的几个月,李先生陆续接到了各种电信诈骗骚扰电话,对方都报出了他的个人信息。随着接到的陌生来电越来越多,李先生感到不妙: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大范围泄露,于是,李先生向警方报案。
【法官释法】
当地警方随即开展侦查,锁定了身在外地的嫌疑人吴某,经讯问,吴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原来,吴某与杨某、王某合作,由杨某、王某在快递公司中转站拍摄快递面单,以每张2.5元至3元不等的价格卖给吴某,吴某再转卖给其他需要个人信息的买家,形成了一条买卖快递信息的产业链。
法官提醒,如今快递成为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住宅周围的快递站,收发快递的人群络绎不绝,日常流转的快递面单数量更是惊人。快递面单上记录了用户的姓名、住址、手机号及商品信息等隐私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拍摄收集,很可能流入不法分子的手中。
这类犯罪严重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极易引发电信网络诈骗等衍生犯罪,带来财产损害风险,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建议物流公司加强对快递站点的管理,也可采用技术手段在快递面单上隐藏客户信息,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大家要提高警惕,丢弃快递包装时留意清除个人信息,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时不轻信,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