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2日
首页
第05版:黑土地

青团的记忆

曹丹

在江南的烟雨朦胧中,清明节总是以一种温婉而深邃的姿态缓缓走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段关于家族、亲情与文化的记忆。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那片湿润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以及那枚承载着无数情感的青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仿佛是为江南的清明量身定制,雨丝绵绵,行人匆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思念。在这片哀愁之中,青团以一种独特的姿态,为清明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甜蜜。

青团,名字本身就充满诗意与画意。它油绿如玉,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色彩凝聚而成;它糯韧绵软,入口即化,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与细腻。每当清明节来临,无论是繁华的街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见到青团的身影。

记得那年春天,我踏上前往苏州的旅程。那是充满诗意的城市,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每一处都散发着江南独有的韵味。而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大姨家那枚青团了。

大姨家坐落在苏州的一条老街上,周围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到那里,我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大姨和大姨父对我格外热情,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我的关爱和欢迎。尤其是大姨,她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每天忙前忙后地为我准备各种美食。

有一天清晨,当我从梦中醒来,正准备起床时,大姨却轻轻地按住了我:“老姑娘,在床上多睡一会儿。”我笑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起床洗漱完毕,大姨端上来一只小锅和一只盘子。只见两只绿油油、圆溜溜的糕点摆放在白色的陶瓷盘里,特别漂亮。大姨告诉我:“这是你大姨父特意去市场给你买的青团,尝尝吧!”我拿起一枚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一股糯糯的、甜甜的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我仔细看了看青团的外皮和馅料,发现里面是红豆沙馅,青绿色的外皮还带着青草的芳香。我

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吞食起来,不一会儿两枚青团就被我吃完了。吃完后还意犹未尽,感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大姨父看我吃得如此狼吞虎咽,笑吟吟地说:“青团是每年清明节才有的小吃,纯正的青团是用艾草做的,这个时候的艾草最鲜嫩,做出来的青团也最好吃。”

听了姨父的介绍,我对青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又去百度上搜索关于青团的具体阐释和由来。原来,青团是由明代“青色染饭”演变而来,它之所以能作为清明时令小吃流传至今,除了祭祀之外,还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很多人家都会抱着婴儿向邻里乞讨“清明团”意思是“讨聪明”给孩子的成长讨一点口彩。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对青团更加爱不释手了。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每当品尝着那枚枚青团,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呼唤和那份对家的深深眷恋啊!

第二天风和日丽,中午时分,大姨父邀请我去苏州最有名的餐馆继续品尝青团。不过这次的青团可不是包的豆沙馅,而是用瘦肉做的馅。咬一口,软糯鲜香,我一口气又吃了两个,根本停不下来……原来青团也和我们北方的饺子一样,只要有了青绿的外皮至于里面包什么馅那就可以自己说了算,喜欢吃什么就可以包什么,随心所欲!

几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江南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以及那枚枚青团的味道却依旧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难以忘怀。每当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和一份深深的思念,青团淳朴的香气萦绕在我的心间久久不会散去……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