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家 李社潮
秸秆覆盖条耕技术是我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中主推模式之一,条耕机是其配套作业的关键机具,购买并使用这种机具的农民越来越多。在条耕机的使用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旋耕类耕整地类机具作业思维,严格按照秸秆覆盖条耕技术规则标准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种植技术指引,规范精准作业,才能保证符合“高质多补”的要求。
规范条耕宽度。条耕一般采用秸秆覆盖下宽窄行种植方式,动土作业宽度根据宽行留存秸秆覆盖量和保护土壤、保墒的需要,同时可以满足播种要求而制订规范的。一般条耕宽度建议控制在整机作业幅宽的50%,例如原65厘米的垄距,条带耕幅宽度不宜超过65厘米。
规范条耕深度。这也是条耕机“高质”作业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条耕是属于少耕作业,仅耕作待播种行(带)的目的,就是耕作整理出一个洁净平整的待播种床即可。对平岗地的条耕深度,原则不应超过10厘米,只对表土层进行浅耕,不宜造成失水失墒,反而利于锁住没有耕作层以下的底墒。同时,保证种子可以播在紧实的土壤上,加之镇压,有利于播后引墒提墒,充分利用底墒,确保一次播种拿全苗。
规范精准镇压。种子萌发生长的土壤理想压强在0.5-0.6千克/平方厘米之间,我省普遍土壤适宜玉米作物生长的容重为1.27克/立方厘米左右。有的条耕机镇压机构,当作业速度过快或过低,会出现镇压强度不够,待播种行上出现裂条,会造成加速失墒等问题。控制好条耕机作业速度,优先选用具有强制镇压功能如液压马达驱动镇压的条耕机。
规范秸秆覆盖。秸秆全量或者大部分秸秆覆盖,这是保土保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支撑玉米持续提单产增效益的重要一环,更是条耕技术的关键要素。我省开展的条耕试点,也是定位强调“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是前提,强调综合考虑秸秆覆盖率等因素。因此要尽可能提高秸秆覆盖量,机具作业时能够向秸秆覆盖带两侧适当覆土。对于低洼易涝地块,条耕作业宽度和深度可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