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9日
首页
第05版:黑土地

品尝春天

赵喜语

三月,在北方,春天已经不可抗拒的到来了。

春天里,那些平平凡凡的身边日常,总是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欣慰,让人们无缘由、无法割舍地喜欢它,爱上它。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让人永久地铭记,我最喜欢的还是舌尖上的春天,我姑且叫它“吃春”。

早市上,鲜嫩的婆婆丁、韭菜、小根蒜(俗称大脑瓜)、菠菜、小白菜……都绿油油地摆上了摊床,看着这些清爽生鲜、秀色可餐的时令春鲜,“吃春”的强烈欲望,让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中国人很早就有“吃春”“咬春”的习俗。“吃春”“咬春”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诗经》里就有记载。

春天至,灿烂缤纷的樱花、杏花争奇斗艳,一望如烟的萋萋芳草春风又生,到处生机无限的景象……对于我,最值得期待的一个是看,踏青赏景;另一个是吃,食野尝鲜。而我偏重于吃:喝一碗荠菜鲜汤,来一盘婆婆丁小葱蘸酱……丰盛而美味的“舌尖上的春天”,就是我的“诗与远方”!

在南方,早就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食野尝鲜,把春天“吃”进肚子里,把春天刻在味蕾上,早就是一种时尚。在古人的餐桌上,野菜也是“常客”,而荠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要说将荠菜吃出花样的,还得属顶级“吃货”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了。东坡居士不但好吃还创新了不少名菜,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更有一道以荠菜为主料的“东坡羹”,味道非常鲜美。他在写给好友的信中自夸:“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厌也。”而曾写下“日日思归饱,春来荠羹忽忘归”的南宋诗人陆放,在 “吃”这方面可称得上是东坡先生的“知音”。荠菜也是北方颇有热度的春天野菜。三月刚过,就已经有人迫不急待地去采挖了。做法也多,荠菜饼、荠菜饺子、荠菜汤、荠菜拌豆腐、荠菜蘸酱,都非常好吃。

说起古人餐桌上的“春季第一菜”,非韭菜莫属。这种根如白玉、叶似翡翠、鲜嫩欲滴的家常小菜,是乡野人家最常见的“小家碧玉”,深受百姓喜爱。诗圣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可见,韭菜不仅是古人餐桌上的寻常物,更是吃春、下酒的好菜。割点头道韭菜(初春第一茬韭菜)包饺子,是北方人的习惯。吃韭菜讲究着呢,还要选紫根的头道韭,味道最鲜美。在北方,春蔬还有很多。春菠菜,一般都是去年深秋下种的,春风一起,就绿油油一片了。大家也都喜爱这春天鲜嫩的菠菜,水一焯,凉拌,清新美味。春天里的春小葱也绝对是宝贝,清甜爽口,无辣味。北方俗语:“小葱蘸酱,越吃越壮。”可见春小葱受欢迎程度。春小葱可以蘸酱吃,还可以和鸡蛋一起炒着吃,春饼卷小葱,葱油饼,小葱拌豆腐……

但我最爱的还是蒲公英(也叫婆婆丁)。春天的蒲公英是最美的,姿色撩人,姿态俏丽,翩翩起舞。新鲜的未开花的蒲公英是鲜活的春色,有很多种吃法:可以下水焯过,用点芥末、生抽、香椿、香油混在一起凉拌;还可以剁碎做馅,包包子、饺子;还可以做汤做粥。最简单、最天然的吃法就是洗干净之后,直接蘸酱吃。我最喜欢这种吃法,捋顺捋顺,裹着几根小葱,卷上又薄又香的干豆腐,蘸上农家大酱,咬上一口,满嘴清香,清爽之气一贯到头顶。

挖野菜、食春味,咬一口春天,就把春的滋味长久地刻在了舌尖记忆里。“吃春”正是一种通过味蕾触摸春天的方式,提醒人们春之繁盛,好好珍惜,好好生活。

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于我们,不仅仅需要用眼睛去发现,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和玩味,这些与光阴有关,与心情有关,与热爱有关。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