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首页
第02版:特别关注

强党建 兴产业 富村民

——集安市党建引领边境村振兴发展观察
宫丽丽 姜润龙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实施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集安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兴边富民”战略思想,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支撑”发展思路,以兴边稳边固边为突破口,在建队伍、强堡垒、立机制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有力地推进边境村振兴发展进程。

党建引领 夯实组织建设体系

近年来,集安市把解决部分边境村基础不牢、治理机制不全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行动,进一步增强了边境村推动发展、强化治理的能力。

按照上级关于边境村建设的总体部署,集安市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暨重点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8个工作专班协同作战、33个部门(单位)合力推进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实现“一盘棋”谋划工作、“一股绳”推进工作。截至目前,谋划发展规划28个、项目39个,解决难题71个。建成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帮助乡村干部协调解决问题、开展政策解读。同时,孵化林下种植养殖产业、乡村特色旅游等本土小微企业7个,带动11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优化农村党员队伍。注重将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倾斜,2024年共开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两期,培训发展对象245名,共发展农村党员100名,35周岁以下62名。

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换届后,边境一线乡镇领导干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持续优化。37个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女干部实现全覆盖。

完善合力治边机制。大力开展军(警)地联建,选派9名军(警)主官兼任边境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37名军(警)官任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充实了边境地区党建工作力量。

强化培训 实施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

边境村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区域发展等多重使命。因此,集安市围绕筑强战斗堡垒,大力实施带头人能力提升工作,强化基层一线干部培训工作,为边境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重点围绕增强边境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持续深化“红色领航新发展行动”,以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为抓手,加强边境地区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抓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形成全市“一盘棋”推动、“一张网”覆盖、“一体化”集成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络体系。

聚焦打造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在全省率先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域外培训班,组织市直涉农部门(单位)、乡村干部178人赴重庆、成都、内蒙古兴安盟等地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学习,借鉴各地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好的做法、经验和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着力提升边境一线干部能力素质。截至目前,举办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7期,培训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实现边境地区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全覆盖。

建强产业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此,集安市深入挖掘边境村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等潜能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特色种养、产品加工等产业。

兴边富民,产业为先。基于这一理念,集安市依托边境村独特区位优势、丰厚的资源禀赋,投资1.47亿元,谋划产业项目70个,全力打造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带。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青石村云峰湖景观、地沟村太极湾风情、黄柏村葡萄采摘、下活龙村渔猎文化、上解放村温泉康养、下解放村“抗美援朝第一渡”等28个沿江特色品牌,其中,“抗美援朝第一渡”成功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实现收入200余万元。

发展特色项目,助力群众增收。积极培育边境村主播网红,打造电商示范村,拓宽了“集安味道”的销售渠道,白小桃罐头等产品成为网络爆品。麻线乡下活龙村紧紧围绕“鸭绿江畔‘渔·坞’之旅”发展定位,打造集边境风光、渔猎文化、“渔·坞”民宿、农事体验、创意工坊、乡土美食为一体的渔猎文化体验旅游村,发展“渔·坞”集群项目6个,实现收入31.5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400元。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