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首页
第02版:特别关注

“银发力量”育新苗

——东丰县关工委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小记
黄殿军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东丰县关工委充分挖掘“五老”资源“富矿”,引导离退休老干部发挥各自优势,奔忙在关爱一线,让“银发力量”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绽放时代光芒。    

东丰县关工委夕阳红“五老关爱团”成立于2008年,成员由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现有骨干成员110人,平均年龄65岁,最大79岁。这支“银发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担当奉献,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时代楷模、讲好鹿乡故事、争做时代新人”“学党史、感党恩、担使命、育新人”等不同主题的宣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国。

前不久,“五老关爱团”走进新城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向师生宣讲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重点讲授“党的一大”“长征精神”“遵义会议”“党的七大”“解放战争”等,讲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救人民于水火的伟大斗争精神。聆听后,学生都感到深受教育和鼓舞。

在宣讲之余,关爱团成员走下讲台,用朴实的语言与听者互动,面对面交流,提升宣讲质效。这些接地气的宣讲,使青少年喜闻乐见,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达到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的目的。

关爱团成员都有几个微信群,大家经常在群中推送正能量要闻信息。每当上级党组织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要文件时,大家就集中学习讨论,准备宣讲材料,从党的创新理论和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用身边小事解读难懂的理论,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

陈玉福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干部,退休后担任县关工委副主任。任职期间,他组织“五老”与困难学生、单亲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学生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10年间为困难学生筹集落实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不仅使众多青少年在物质上得到帮助,还在思想和成长环境上得到关爱。2015年离岗后,他仍然每年为东丰二中家庭困难学子捐款,从未间断。

省劳动模范张崇安是“五老关爱团”骨干。2008年,他自筹资金办起全县首家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张家文化大院。从那时开始,他经常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还举办“红色故事会”“故事大王评选”等活动,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演讲,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现在,大院已成为集“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关心教育下一代重要阵地。

为了加大对青少年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东丰县关工委不断拓展“五老”关爱工程范围,疏通关爱路径和渠道。对全县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排查,把152名特殊学生分配给各乡镇街道和县直相关部门关工委,选派156名“五老”与他们结成对子,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在生活和学业上进行关爱;充分发挥皇家鹿苑创业园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作用,实施“扶志扶智”工程,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51场次,受教育青年达3265人次,让那些有志青年找到创业项目,走上致富之路。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