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泽龙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十四五”以来,东丰县始终把“守好三农基本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核心任务,聚焦“稳粮食生产、美乡村环境、强改革动能”三大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出色答卷。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东丰县始终将其摆到突出位置,通过“稳面积、提产量、优品质”,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4万亩,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8亿斤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突破93%。依托单产提升行动与科技赋能,持续推动农业生产从“藏粮于地”向“藏粮于技” 转变,实现粮食生产能力与品质双提升。特别是“东丰大米”凭借过硬品质,连续5年蝉联“全国十大优质食味产区”荣誉。在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全县扎实推进132.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全县宜机耕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东丰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高质高效产业,相继建成了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区、百亩羊肚菌棚室园区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1.26万公顷,年产量稳定在5万吨。“金红苹果”等特色产业形成“种植 + 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走进东丰县食用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高大的厂房,饱满圆润的双孢菇在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被精准控制的“公寓”里茁壮成长。据了解,园区采用荷兰先进的工厂化隧道发酵育菇工艺,以秸秆和牛粪作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和环境精准控制,实现“全年有菇、四季上市”。在这里,出菇后的菌渣可制成有机肥料,实现“菌渣还田,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
六禾鹿业田园综合体集“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将93栋鹿舍、99栋棚室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综合体充分利用梅花鹿粪肥资源,结合棚室种植提升土壤地力,实现鹿粪就地消化。所有棚室全部施用有机肥,采取物理驱虫技术,确保产出的食用菌和蔬菜都是绿色农产品。同时,创新开展研学营活动,打造滑道、冰场等冰雪体验基地,形成“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观雪”的全季旅游体验,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增收。
推进项目建设,提升乡村颜值。瞄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百村示范村12 个,20 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完成5.59万户农户冬季清洁能源取暖改造,改造农村厕所1.25万座,4个村成功入选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实现农村“颜值”“内涵”双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以“实”字攻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十四五”期间,东丰县发展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规范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1291家、家庭农场346户。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累计培训超万人次,使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